中信证券-A股市场流动性热点跟踪:“短钱”正退潮-211111

《中信证券-A股市场流动性热点跟踪:“短钱”正退潮-21111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A股市场流动性热点跟踪:“短钱”正退潮-211111(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通过结合市场整体成交额、融资余额、中小型私募仓位以及股东户数在大类板块、细分行业之间的变动等多项指标,我们判断当下A股市场整体及局部板块层面的短期赚钱效应都正在减弱。 一方面,市场整体层面的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放缓,体现为市场成交额、融资余额以及私募仓位均出现了快速回落;另一方面,三季度散户在板块层面已高度集中于上游资源品和新能源板块,但资源品价格信号的趋弱使得短线资金后续难以保持博弈方向的一致性。 我们认为本轮市场短线资金热炒的阶段或已接近尾声。 ▍A股股东户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牛市阶段散户的开户而不是公司上市带来的原始股东,因此股东户数的快速变化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散户的交易行为。 A股股东户数的变化可能来自于:1)公司的上市、退市带来的原始股东变化,2)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股民开户、销户等。 根据历史数据来看,股东户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后者,且牛市和非牛市期间差异较大,例如2Q03-3Q21共74个季度,A股共累计净增加1.76亿户,其中来自2007-2008年、2015年以及2020-2021年三季度的仅19个季度的有1.47亿户,占总数的83.5%,期间内平均每季度新增777万户,最高新增3413万户;若剔除上述市场高热阶段,A股股东户数在剩余的55个季度内新增股东户数仅占总新增的16.5%,单季度新增平均仅52万户,最大值456万户,最小值-253万户。 因此,尽管A股总体股东户数不能直接刻画增量资金的规模,但当其出现快速变化时,一定程度能够反映散户群体参与市场意愿的强弱。 ▍过去的7个季度已有5个季度新增超700万户,超过了之前07-08和2015年的两轮牛市。 1Q20-3Q21共7个季度累计新增股东户数达到4777万户,平均每季度新增683万户,超过700万户的季度有5个,股东户数激增持续的时间已基本超过2007-2008年以及2015年的两轮牛市。 对于散户游资而言,短期投机的赚钱效应取决于市场整体层面或局部板块层面出现短线资金的快速流入。 通过结合市场整体成交额、融资余额、中小型私募仓位以及股东户数在大类板块、细分行业之间的变动等多项指标,我们判断当下A股市场整体及局部板块层面的短期赚钱效应都正在减弱,因此本轮市场散户游资热炒的阶段或已接近尾声。 1)市场整体层面的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放缓,体现为市场成交额、融资余额以及私募仓位均出现了快速回落。 A股市场总体日均成交额从9月的13241亿/日降至10月的9767亿/日,融资余额从9月中旬的17500亿元降至10月下旬的16900亿元左右,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中小型私募的仓位近期也快速从80%降至略低于75%的水平,说明市场整体层面的短线资金净流入已明显放缓。 2)市场局部板块层面,三季度期间短线资金已向上游周期和新能源板块快速集中,但资源品价格信号趋弱使得短线资金无法保持博弈的一致性。 从三季度末披露的股东户数在大类板块、细分行业之间的环比变动来看,最终散户相对更集中在了上游资源品和新能源板块,包括股东户数环比明显增加的行业包括基础化工(+14.6%QoQ)、煤炭(+13.7%QoQ)、有色金属(+9.2%QoQ)、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0%QoQ)以及通信(+10.3%QoQ)。 除通信之外,上述行业的股东户数均为2016年以来单季度最快环比增速。 过去两个季度,上游资源品的持续涨价是指引短线资金高度一致地博弈周期和新能源行情的重要信号,因此后续若要继续维持当下短线资金涌入的超高增速,则必须出现更强烈的价格上涨预期,但显然这一价格信号已经随着10月能源调控政策的趋严而显著转弱。 因此未来短线资金博弈方向继续维持一致的难度较大,在没有显著价格信号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各板块内部将出现分化,深度调研和研究储备将给机构带来投资的相对优势。 ▍10月外资继续保持快速流入状态,单月净流入超300亿元。 10月配置型资金(+113亿元)保持稳定流入趋势,交易型资金则大幅回流(+217亿元)。 行业配置层面,外资明显规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回流必选消费,继续增配新能源。 配置型资金主要净流入消费、新能源板块,重点行业包括食品饮料(+51亿元)、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9亿元)、计算机(-23亿元)等,主要净流出家电(-33亿元)、建材(-29亿元)和房地产(-21亿元)等;交易型外资主要净流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65亿元)、基础化工(+60亿元)等,主要净流出非银行金融(-33亿元)、建材(-21亿元)、计算机(-18亿元)和房地产(-17亿元)等。 ▍风险因素:1)公募基金发行受市场震荡影响转冷;2)公募基金赎回超市场预期;3)海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导致外资避险撤出超预期;4)股东户数变化不能准确反映持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