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养老金市场影响点评:2021年成为建立第三支柱的关键之年-201220

《光大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养老金市场影响点评:2021年成为建立第三支柱的关键之年-20122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养老金市场影响点评:2021年成为建立第三支柱的关键之年-20122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再次强调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点评:2020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国务院及银保监会业多次对第三支柱的发展做出工作部署,从养老金体系的顶层设计、养老金产品创新、养老金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作出指导,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完善我国个人养老金保障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覆盖面不足,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是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方向。 2019年我国养老金市场规模达10.76万亿元,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体的第一支柱占据78%的主导地位。 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及社保基金补充共8.35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共2.41万亿元,覆盖人口仅2548万人,一二支柱替代率不足50%。 第三支柱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共12.4亿元,仅占养老金资产总规模的0.01%。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长期覆盖率高,且规模稳定增长、占据主导地位,但保障水平有限,且财政压力不断增大。 截至2019年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8亿人,参保率达到83.04%(以15岁以上人口为基数计算),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5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3亿人,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全覆盖。 2019年,基本养老保险年末结存达到6.29万亿元,2014-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2%,占养老资产比重达到74.7%,占GDP比重也不断提高,已经颇具规模。 尽管覆盖广、规模大,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处在基本层面,待遇水平和替代率有限,且财政负担日益构成基本养老金的主要问题。 其一,政府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人提供大量补贴,金额持续提升。 其二,目前基本养老征缴收入覆盖下滑,财政支出一大部分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 其三,疫情冲击下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 基于财政负担加重,区域发展不平衡及个人账户挪用等问题,城镇职工养老金结余面临即将耗尽的风险。 如果维持当前制度不变,假设基准费率为16%、投资收益率为3%,在现有的赡养率逐步提升情况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低,规模偏小,职业年金覆盖面有限。 截至2019年底,共有9.6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同比增长9.8%;参加职工2548万人,仅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3.29%,占企业职工(不含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6.55%。 企业年金的参加对象以大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近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进入瓶颈,参保人数保持稳定。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力度较小,对企业激励效果有限。 对于职业年金而言,由于其面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性质,发展空间有限;截至2019年年末,职业年金累计结余近7000亿元;3612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2970万人加入职业年金,覆盖率达82%,处于高位水平,发展潜力十分有限。 养老金体系亟待改革,第三支柱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养老市场仍处于开拓阶段,据工信部测算,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551亿元,责任准备金5623亿元。 自2016年,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超过180万亿,其中银行存款和通货占到50%以上,且大多数存款为低于一年的短期存款,可转化为养老资源的资产规模可观,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养老产业空间广阔。 构建养老保险体系顶层设计,加快养老金融改革。 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五大挑战:高缴费率对全民参保计划的挑战,替代率增长低于工资增长,养老待遇在人群、地域和城乡之间的公平性,统筹层次低导致的可携带性问题,以及养老保险金的可持续性。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推进结构性改革。 一是加快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转变,推动养老金从‘‘负债型’-转向‘‘资产型’’,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三是.加快养老金融改革,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 政策利好下第三支柱养老金迎来发展契机。 10月份银保监会作出推动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第三支柱的政策指引。 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其中与保险相关的包括规范保险资管市场,放松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鼓励和支持发展养老年金保险等个人养老保险产品等,为保险布局养老金领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我们预计,在养老金融持续推进过程中,保险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风险保障的功能特点,通过整合各类养老资源开发多功能、个性化的养老保险产品,为第三支柱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投资建议:政策支持为寿险开展养老保险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取消将提高险资运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 建议关注具有先发优势、多线布局养老产业、客户源较为丰富且内含价值相对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增长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宏观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