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中国违约债券处置运作现状及发展思考-201224

《远东资信-中国违约债券处置运作现状及发展思考-2012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东资信-中国违约债券处置运作现状及发展思考-20122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年以来,我国违约债券处置业务和制度建设呈现逐步发展局面,顺应了我国债券违约市场规模化、常态化的形势和债权人关于提高违约债券处置效率的需求。 尤其2018年下半年以来,违约债券市场加快规模化、违约常态化变化,形成千亿元级的存量违约债券市场,对于违约债券处置业务发展和制度建设起到助推作用。 目前,我国信用债违约处置涵盖两大类型:司法处置包括违约求偿诉讼或仲裁、破产重整等,其中不少违约企业采取破产重整的做法。 非司法处置包括发行人自筹资金偿还、担保人代偿、处置抵押物偿还、债券展期、违约债券转让等。 其中,Wind资讯等显示我国违约债券担保人代偿现象稀少,违约债券转让业务逐步兴起,部分违约债券成功展期。 从违约债券制度建设来看,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最高法等多部门开展了相关制度建设,涉及受托管理人制度、违约债券转让、违约纠纷处理等关键词。 总体上,中国违约债券制度初步发展,而以回收率偏低、部分违约券处置缓慢等表征的违约债券处置效率不高问题依然明显。 我国违约债券处置效率偏低究其原因,包括债市违约历史短暂、投资者结构有待丰富完善、违约债券处置制度建设亟需加强、违约企业自身发展矛盾、债券市场及其中介服务服务有待完善等方面。 综上,本文提出了加强违约债券处置制度体系及其细化建设、加强违约债券投资端建设、加强债市中介服务能力建设等提高我国违约债券处置效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