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浙商证券-医药外包行业周报:CXO龙头新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201227

上传日期:2020-12-27 17:21:51 / 研报作者:孙建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医药外包行业周报:CXO龙头新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201227.pdf
大小:109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医药外包行业周报:CXO龙头新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201227

浙商证券-医药外包行业周报:CXO龙头新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201227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医药外包行业周报:CXO龙头新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201227(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医药外包行业周报:CXO龙头新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201227(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导读本周医药外包板块表现亮眼,尤其是我们坚持看好的海外产业转移初期的CDMO及具有较高天花板的临床CRO再创新高,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倒逼与创新红利的双重夹击,外包领域景气度将持续走高。

投资要点医药外包板块表现:中国优势”下CXO龙头再创新高上周(2020.12.21-2020.12.25)医药外包板块整体上涨1.41%,跑赢中信医药指数0.51个百分点。

其中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及港股药物筛选CRO维亚生物领涨板块,周累计涨幅分别为10.43%及10.40%,月累计涨幅46.05%和25.28%。

金斯瑞生物科技和睿智医药跌幅较大,周累计跌幅分别达15.87%及11.11%。

我们认为,上周医药外包板块整体走势较好,龙头效应明显,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均有较好市场表现。

港股CRO公司维亚生物、方达控股等也随着业绩基本面的持续改善本周获得较好涨幅。

我们发现,自12月份以来,CRO公司股价持续走高,特别是景气加速的CDMO,例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药明生物、博腾股份等;以及高天花板的临床CRO,泰格医药,其中管理半径、创新药投融资的持续景气及较成熟的供给端技术平台决定了中国生产要素将有利的抬高领域天花板,突破海外龙头市值。

我们再次强调把握“中国优势、核心主线”,坚持“市场化、全球化”两个原则、“创新赋能、制造升级和降本增效”三条选股思路。

行业动态跟踪:多平台协同共进、生物CDMO持续布局海外产能CXO龙头创新高下的思考:高估值下,加仓源于什么?市场普遍认为医药CXO的估值偏高(预期收益率降低),相比于收入YOY(30%)而言累积的涨幅较大(2020年初以来板块上涨94%,2019年以来上涨250%),估值普遍提升,同时认为随着年底Me-too药谈判的推进和一级市场投资回报率的担忧,对于相关行业景气度产生比较多的担忧。

我们认为:①天花板:CRO、CDMO这两个领域内很难产生资金绝对损失,特别是CDMO。

②景气趋势:我们重点强调了CDMO公司预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变量所反映的行业景气加速的趋势;对于CRO,无论临床/临床前,服务平台、内容的持续丰富奠定了景气持续的基础,也奠定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基础;③管理半径、新药投融资的持续景气,是在供给和需求端,市场相对低估的点。

我们认为2021年医药CXO的业绩持续高增长、部分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及CDMO的业绩加速将逐步验证我们的判断。

我们认为,当前医药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更替、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阶段。

药明生物:再收海外产能,药明生物收购拜耳生物药原液工厂:2020年12月22日,药明生物计划斥资1.5亿欧元,向拜耳(Bayer)收购位于德国的生物药原液制造工厂的设施资产MFG19,进一步满足世界各地客户对生物药生产不断增长的需求,并计划签订长期转租协议和过渡服务合同。

我们认为,本次收购是为了巩固药明生物的“全球双厂生产”战略,满足全球客户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天花板,为药明生物未来贡献较强的业绩弹性。

成都先导:收购Vernalis正式落地,与美国默克签订IP转让协议。

我们认为此次收购英国Vernalis除了能够有限补充公司单一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可能带来的技术风险外,也能够为成都先导提供较为丰富的药物开发及转让经验,或有助于成都先导自有项目的推进,加速项目转让。

与默克达成新药转让合作协议,我们认为标志着默克对成都先导DEL平台对一系列靶点发现新颖小分子化合物能力的认可,也再次推动两公司自2016年开始的合作关系进入新的里程碑。

基于DEL平台的药物筛选技术始终是成都先导持续性发展的基础,随着疫情的逐渐常态化及公司筛选能力的不断被认可,公司明年有望基于疫情影响下的低基数爆发较大的业绩弹性。

维亚生物:与阿尔脉生物就iDEL达成合作,强化药物筛选技术,推动蛋白结构解析分析。

2020年12月23日,维亚生物宣布与阿尔脉生物签订新药发现技术合作协议。

,将共同为客户提供以AI为基础的新一代DNA编码化合物库(iDEL)筛选技术平台,用以筛选肿瘤、中枢神经、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的一系列特定靶点的先导化合物。

我们认为,维亚生物此次合作将在优势的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的基础上,补充新的技术平台。

人工智能与DEL平台的筛选合作,有助于提供药物筛选阶段的成功率与效率,契合智能化医药发展趋势,持续助力新药研发景气度跟踪:国内临床申请始终远超进口,创新疗法、精准治疗投融资持续火热创新药临床申请:景气度持续,Q4国产生物药IND数量近进口3倍。

国产创新药IND申请连续5个季度远超进口,国产生物药IND申请Q4同比有望翻倍。

我们认为随着临床试验的逐步推进,国产创新药NDA申请及上市数量有望在5-10年内全面反超进口,生物药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创新药格局将迎来新态势。

研发投入及投融资:单季度融资总额、数量均创历年Q3新高,创新疗法、精准治疗持续火热。

全球Q3融资总额及融资项目数量均创历史单季度最高,疫情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正面刺激作用明显。

2020年Q3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203亿美元(约14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一共发生交易605起,创历年Q3新高。

前三季度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已达到3467亿人民币,国内491起融资事件,共计929亿融资,和去年全年融资额差距仅100亿,我们预测,2020年全年融资额将明显超过2019年。

我们认为,疫情使投资者更加重视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在短暂的消极影响后为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是疫苗行业、IVD与远程医疗等领域正面刺激作用远大于负面影响,且可能在疫情平复后持续。

从投资领域来看,生物医药、数字健康及器械与耗材逐渐成为投融资主要关注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是全球最受关注的投融资热点领域。

全球来看,数字健康领域排名第二,仅第三季度1亿美元以上融资高达15起,健身、互联网保险、心理健康、数字药房等均备受关注。

我们认为,在疫情推动下各大投资机构持续关注数字健康的发展和创新,随着政策环境与用户接受度及渗透率的改善,更多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将得到印证和信任,推动医疗健康新时代的发展。

国内更加关注医疗器械领域,医疗机器人成绩最为耀眼。

我们发现,我国医疗机器人的相关融资事件从以往的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为主转向手术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代表着向更加智能及精细化领域的突破。

11月份全球融资TOP5显示出肿瘤免疫及细胞治疗仍是最受关注的额投资方向。

2020年11月,全球融资前5名共获得融资约14.5亿美元。

其中生物CRO,NationalResilience获得8亿美元融资,荣登榜首,用于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病毒载体,疫苗和蛋白质的新制造技术以应对COVID-19。

其余均为创新药Biotech公司,德N济医药、科济生物及PrometheusBioscience均瞄准精准治疗。

我们认为,肿瘤免疫及细胞精准治疗仍是最受关注的创新疗法,国内进度领先的Biotech也正成为全球医药市场投资的优质标的,推荐持续关注。

投资建议我们重点推荐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

从中长期景气度的角度,我们看好已建立比较好的全球影响力、并处于能力持续突破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从短中期业绩弹性角度,我们看好受益于中国市场红利、并处产能持续拓展阶段的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同时特别提示关注产业转移处于初期、自身能力持续验证的CDMO产业,如凯莱英。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创新药研发景气度下滑;订单短期波动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