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粤开策略】每日数据跟踪-211112

《粤开证券-【粤开策略】每日数据跟踪-21111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粤开策略】每日数据跟踪-211112(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每日数据跟踪三大指数:沪指收涨0.18%,深证成指收涨0.04%,创业板指收跌0.09%申万一级板块:国防军工、通信、农林牧渔上涨;房地产、钢铁、采掘回调概念板块:特高压、大飞机、航母上涨;煤炭开采、白酒、食品加工回调成交情况与北向资金:两市成交约1099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有所缩量,北上资金净流入约36.27亿元热点追踪:MSCI解析11月11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半年度指数评审结果。 本次调整中,MSCI全球市场指数新增111只成分股,剔除105只。 其中,MSCI中国A股指数新增50只A股标的,剔除29只标的。 MSCI公布了上半年度指数调整结果,涉及的个股调整相对较多。 从纳入个股的行业分布来看,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公用事业板块位居前列,顺周期与新能源相关的行业最为受益。 这也与北上资金在近1年多的动作颇为一致,电气设备、化工等高景气顺周期板块是近1年净流入最多的板块,最大净流入已超1100亿元,表明北上资金对其的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MSCI刚推出了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该指数与北上在重仓股的配置上重合度较高,权重股的配置涵盖了当下A股重要的核心资产,既有体量大盈利能力优秀的“茅指数”也有代表高景气成长且技术先进的“宁组合”,配置相较于富时中国A50更加均衡合理。 随着指数的开通会进一步完善A股相关风管理工具,有利于增加海外投资者对A股投资的信心,长远来看,有利于吸引后续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入。 我们在去年的年度策略投资报告中预计“随着外部事件扰动的减小+国内经济表现亮眼+人民币保持强势,预计2021年,海外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北上+QFII预计贡献4000亿元增量资金。 ”截至11月11日,北上资金本年累计净流入3228亿元,今年北上的节奏也符合我们的预期。 此外,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复盘历史发现,陆股通历来有“翘尾行情”,四季度至次年初往往是陆股通的配置大月。 通过回溯历史来看,2017/2018/2019/2020年(头年11月至次年1月)净流入占总净流入额(滚动12个月)的比例分别为25.0%、38.7%、52.2%、73.7%,中位数水平为45.4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建议投资者保持持续关注。 热点追踪:盘面解析从日均成交额来看,较此前有明显修复,但相较于8月底9月初的高位还有20%~30%左右的差距,后续趋势性的上涨还需要成交量的进一步配合。 从基本面来说,随着三季报披露完毕当前处于A股的相对真空期,临近年底有多个重磅会议召开,密切关注政策面的边际变化对宏观经济以及中观行业带来的影响,对明年资产及行业配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外通胀高企后,市场对加息节奏提前的预期再次升温,因此,美股本周展开连续调整。 海外流动性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较小,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早已处于正常区间,与国外发达经济体存在差异,在“以我为主”的政策思路下,还需要进一步聚焦国内情况,总体来说,我国经济目前“滞”的问题大过于“涨”,我们认为“类滞胀”情境下均衡配置为最优选择,着重挖掘优质低位品种,尤其是今年以来跌幅较大的大消费板块的低吸机会。 三季度大消费板块的业绩表现整体较为平淡,休闲服务、食品饮料以及部分可选消费品等大消费板块整体的基金仓位回落居前,接近历史低位水平,随着进入四季度PPI有望见顶回落,成本压力将逐步缓解,届时消费盈利有望企稳或环比改善,建议关注alpha属性的优质大消费龙头公司,增配低估值绩优板块。 从本周市场表现来看,地产、银行股迎来明显修复带动指数大幅反弹。 尤其是地产板块经过前期一系列连续负面因素压制后已处于历史底部位置,即使经过本周的大幅反弹,目前的PE也仅有7.8倍,处于近5年的7.4%和近10年3.7%分位水平,确实存在反弹需求。 叠加M2、社融等经济数据回暖,纠偏下政策面压制边际缓和,市场对地产公司的资金问题的担忧有所缓解。 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房住不炒”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后续地产行业将迎来温和的降杠杆过程,市场对于地产行业的预期将有所修复,板块短期有望迎来修复行情,但长期来看,当下疲软的销售数据不足以支撑行业迎来趋势性的拐点,建议投资者保持一份谨慎。 至于建材、家电等地产后周期板块的表现仍需地产销售数据回暖的进一步支撑,从当下基本面来看,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对成本端形成压制,下游房地产销售数据疲软需求短期难以明显改善,业绩层面短期暂难以看到明显改善,但估值方面确实位于历史底部区域,在当下市场较为谨慎的情况下,具备安全边际的板块有望迎来避险资金的青睐,但反弹力度仍需进一步观察。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跨周期调节”,后续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PPI维持高位的挑战,我们认为“类滞胀”短期或将继续演绎扰动市场。 但长远来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渐显,“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以及货币政策有望开启“跨周期”调节,维持宏观流动性的总体充裕,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有望转向边际宽松,周中公布的M2、社融等经济数据再强化边际宽松预期。 海外方面,随着美联储Taper靴子落地,短期海外流动性没有过多扰动。 综合以上因素,当前我们仍建议投资者保持成长+消费板块的均衡配置:1)坚守高景气高成长板块的配置机会。 从三季报情况来看,科技成长板块边际改善明显,后续随着流动性有望边际宽松+业绩继续边际改善,成长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建议继续关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景气高端制造方向的投资机会。 2)均衡配置下着重挖掘优质低位品种,尤其是今年以来跌幅较大的大消费板块的低吸机会。 三季度大消费板块的业绩表现整体较为平淡,休闲服务、食品饮料以及部分可选消费品等大消费板块整体的基金仓位回落居前,接近历史低位水平,随着进入四季度PPI有望见顶回落,成本压力将逐步缓解,届时消费盈利有望企稳或环比改善,建议关注alpha属性的优质大消费龙头公司,增配低估值绩优板块,进行均衡配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