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固收专题:粮食没有危机,当粮食信息化定价遇到全球的小冰河期,短期利率债仍存结构性机会-210102

《开源证券-固收专题:粮食没有危机,当粮食信息化定价遇到全球的小冰河期,短期利率债仍存结构性机会-21010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固收专题:粮食没有危机,当粮食信息化定价遇到全球的小冰河期,短期利率债仍存结构性机会-210102(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历史上粮食定价模式出现过几次重要变化(1)1995年之前,气候变化对当期农产品的收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粮食收成又完全决定粮食价格;(2)1995年-2007年,粮食产量不再决定粮食价格,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在此间从负相关关系转为正相关关系;(3)2007年之后,天气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明显变弱。 国内粮食产量已经不再与气候高度相关从过去三轮太阳活动的极小周期看,异常的气候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正在减弱。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直径大概为11年左右,前三次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底部分别为:1986年、1997年以及2008年。 1986年及1997年当太阳进入活动极小期后,都在后续引起了粮食的严重减产,但2008年太阳黑子的弱活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就不大,其原因应该是在粮食定价的第三阶段,粮食生产已经具备相当的抗灾能力。 后续海外的通胀预期很难充分映射到国内的粮价市场我们认为,海外对粮价的定价正在逐步进入第三阶段,即粮价预期充分稳定的阶段。 一是从全球M2与粮价的相关表现看,粮价对货币因素的反映越来越不灵敏,粮价预期对粮价波动的加剧作用不如过去明显;二是当前全球M2也出现一些头部的迹象,这意味着未来全球粮价可能不再因预期问题而出现太大的上涨空间。 海外粮食价格传导到国内也同样并不顺畅。 近15年来,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明显比海外更加平滑,其原因除了中国的粮储政策对粮食价格的稳定力度更大外,还在于中国并非在所有粮食品类上都存在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这些粮食品类之间也并非是可互相替代的。 短期利率债存在波段机会,而流动性恢复中性位置,利率的上行概率仍偏高CPI在短期可能最多会因基数效应而终止下跌,但难以因粮价问题而明显上涨。 后续我们面临的通胀更多是结构性的,这会降低货币政策收紧的斜率,但货币政策收紧的轨道仍然没有走完。 短期因为货币政策过紧修复的问题,利率债存在一些波段性机会,而当流动性恢复到相对中性的位置后,收益率仍然存在偏高的重新上行的概率。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经济复苏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