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医保谈判结果优于预期,坚守创新药行业黄金赛道-210103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医保谈判结果优于预期,坚守创新药行业黄金赛道-210103(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医保谈判结果优于预期,坚守创新药行业黄金赛道-210103(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50.64%,降幅较市场预期更温和。 从医保谈判流程和谈判规则看,并不简单追求谈判绝对降幅,兼顾药物临床疗效和经济性。 部分原医保目录内品种被调出或降价谈判,持续优化医保目录药品结构。 国产PD1单抗降价幅度优于市场预期,国内PD-1单抗市场格局即将发生改变。 政策红利逐渐落地,国产创新药进入高速发展期。 2020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50.64%,降幅较市场预期更温和。 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为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对162种药品进行谈判,119种药品谈判成功,价格整体降幅为50.64%,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比于过去几年的医保谈判,我们认为2020年医保谈判呈现如下特点:(1)谈判的申报制度与以往不同,实现从“海选”向“优选”的转变;(2)相比2019年的竞价谈判+比价谈判,本次谈判所有品种均采用比价谈判,谈判方式较为统一。 谈判环境相比之前趋于温和。 谈判成功药品数量119种为历史最多,谈判成功率73.5%,高于2019年的64.7%;药品平均降价50.64%,低于2019年的60%。 从医保谈判流程和谈判规则看,并不简单追求谈判绝对降幅,兼顾药物临床疗效和经济性。 根据从央视《焦点访谈》栏目透露的医保目录调整流程,可分为三部分:1)确定价格主要参考基础信息;2)专业价格测算;3)药品准入谈判。 其中药品准入谈判流程的关键是企业报价不超过官方测算底价15%即可成功中选,而不是通过同类药品竞价方式,可看出医保谈判并不简单追求谈判药品的绝对降幅。 而从基金测算组与药物经济学组两组的专业价格测算方式看,除了根据药品纳入到目录以后对基金影响程度的测算外,根据临床专家打分和企业提供临床数据两个角度的病人获益程度是官方测算底价的最重要考量依据。 由此可看,药物临床疗效医保谈判价格的较为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部分原医保目录内品种调出或降价谈判,持续优化医保目录药品结构。 2020年目录调整将29种临床价值不高且可被替代,或者被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僵尸药”调出医保目录。 这些药品的调出,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腾出空间。 此外,医保局首次针对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目录内独家药品进行降价谈判,这些药品的年销售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 14种药品全部谈判成功,降价幅度达43.5%。 随着医保基金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性欠佳的独家品种可能会持续面临医保的降价谈判。 部分原目录内品种的被调出或降价谈判为新药的进入腾出了医保基金空间,使基金使用更为合理高效,实现腾笼换鸟的医保控费策略。 国产PD-1单抗降价幅度优于市场预期,国内PD-1单抗市场格局即将发生改变。 国内已上市6款PD-1单抗,包括2款进口和4款国产。 截至2020年上半年,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和恒瑞的卡瑞利珠是国内市占率最高的两款PD-1单抗,占比均在30%以上。 信达的信迪利单抗是国内唯一一款进入2019年医保目录的产品,2020H1市占率也达到21%。 本次医保谈判中,进口PD-1单抗双双落选,而除了信迪利单抗以外的另外3款单抗各自获批的适应症均已进入医保。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的价格测算,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的PD-1单抗医保支付的年治疗费用分别为4.68-7.8万元、5.20万元、5.30万元,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3-4万元。 尽管落选的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推出援助方案,将年治疗费分别降至7万元、11万元,纳入医保目录的4款国产抑制剂仍具有较大性价比优势,今年国产抑制剂的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 本次谈判成功率为73.5%,高于2019年的64.7%;药品平均降价50.64%,低于2018、2019年的57%、60%。 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较市场预期更为温和。 政策红利逐渐落地,国产创新药进入高速发展期。 2020年医保谈判大力鼓励创新环境,促使国产创新药企业高速发展。 根据谈判资格新规,去年8月17日前上市的16个新药被顺利纳入目录。 根据E药经理人数据,在西药类别中,本次直接调入13个品种,其中10个为本土企业生产,占比76.9%;谈判调入66个品种,30个为本土企业生产,其中7个来自研发型创新药企,占比分别为45.5%、10.6%。 我们认为,国产创新药龙头的头部优势有望进一步加强,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和品种包括: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培门冬酶注射液;翰森制药:阿美替尼、氟马替尼、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泽布替尼、地舒单抗注射液。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42%,跑输沪深300指数2.93pcts,医疗器械涨幅最大。 当前,医药板块2020年预测市盈率约46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3.57%。 本周A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33亿元,合计减持18.51亿元;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7.70亿元。 风险因素:新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和消费级医疗器械三诺生物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九洲药业、泰坦科技和山东药玻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上海医药、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华大基因等;6)疫苗产业链下的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片仔癀、云南白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