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银行业房贷集中度监管文件点评:整改压力可控,差异化监管促平稳过渡-210104

《中银国际-银行业房贷集中度监管文件点评:整改压力可控,差异化监管促平稳过渡-210104(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银行业房贷集中度监管文件点评:整改压力可控,差异化监管促平稳过渡-210104(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监管文件”),对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提出管理要求。 监管落地设定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设置差异化过渡期安排央行和银保监会此次发布的监管文件对不同类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提出要求。 对于2020年12月末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的金融机构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即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或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为2年或4年,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进行设置。 大部分上市银行达标,监管文件影响可控从上市个体来看,根据我们计算(根据可得的2020年半年末的数据测算,存在一定偏差),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监管上限的个体有限(详见正文)。 此次监管在答记者问中表示: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就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开展了广泛调研,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对于个别调降压力较大的银行,通过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对银行规模增长影响有限从计算的超标银行来看,大行更需对按揭贷款进行整改,而大部分超标的中小型银行更多体现在对公房地产贷款领域。 我们认为此次监管文件落地的目的在于引导银行资金更多支持制造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是结构的调整而非信用的收紧,预计超标银行将调整自身信贷结构,因此对银行整体规模扩张影响有限。 但在将房地产贷款资源投放于其他领域时,需要考虑边际收益率的变化、资产质量变化以及资本占用变化。 对于超标的银行而言,我们认为此次监管对优质对公项目储备充沛的银行、或者非按揭类零售业务开展能力强的银行影响更小。 投资建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政策落地规范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对于不同类银行进行分档监管,且对2020年末未达标的银行设置差异化的过渡期,以确保政策的平稳实施。 根据我们计算,此次监管要求下,上市银行超标的个体数目有限,整改压力可控。 在经济稳步复苏以及银行板块具备高估值安全垫(对应2021年市净率为0.74x)的背景下,我们仍看好银行板块2021年绝对收益表现。 个股方面,建议关注特色优质个股(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等),以及基本面改善个股(如杭州银行等)。 尽管部分推荐个股所计算的2020年半年末指标超出此次监管要求上限,但对其核心竞争优势并不构成影响,仍看好中长期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