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华润微-688396-深度报告:国内功率IDM龙头,国产替代稳步前行-210106

《信达证券-华润微-688396-深度报告:国内功率IDM龙头,国产替代稳步前行-210106(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华润微-688396-深度报告:国内功率IDM龙头,国产替代稳步前行-210106(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华润微:外延并购+内涵发展铸就IDM龙头,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华润微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同时公司兼有晶圆制造及封测业务,为国内功率器件第一、晶圆制造第三。 公司归属华润集团旗下,通过先后合并华科电子、中国华晶、上华科技等中国半导体先驱企业,以及不断内涵式延伸发展,形成集设计、制造、封装于一体。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8.89亿元,同比增长18.32%。 而得益于下游旺盛需求,产能利用率持续位于高位,以及公司对成本、期间费用等管控加强,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6.87亿元,已超2019年全年的1.5倍。 ?功率器件+晶圆代工景气度上行,公司业绩迎来增量空间:2020年下半年以来,8英寸晶圆厂产能持续紧张,引发电源管理IC、功率半导体等供不应求而开启涨价潮。 而由于公司采用IDM模式运营,可保证公司产品得到充足供应,充分受益功率器件旺盛需求。 长期来看,5G、新能源等下游领域带来大量功率半导体需求,公司作为国内功率器件龙头,MOSFET可覆盖-100V至1500V范围内低、中、高压全系列,同时公司已建立业界领先的TrenchFS工艺平台,并具备600V-6500VIGBT工艺能力,未来将深度受益。 制造和封测方面,公司拥有3条6英寸和2条8英寸晶圆制造产线,共计6英寸产能约为247万片/年,8英寸产能约为133万片/年,并在推进重庆12英寸产线。 公司圆片测试产线年产能约199万片、封装产线约62亿颗、成品测试产线约69亿颗(2018年数据)。 在8英寸及以下晶圆代工紧缺及封测景气度向好下,公司业绩同样迎来向上弹性。 ?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持续强化业内领先优势:因带隙宽、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等特性,第三代半导体在功率器件上的运用风头正旺。 据Yole数据,SiC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以29%的年均复合增速成长,2024年将达20亿美元左右。 2025年GaN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也将超7亿美元。 凭借硅晶圆产线的先发积累,公司目前拥有国内首条6英寸商用SiC晶圆生产线,已正式量产1200V和650V工业级SiC肖特基二极管产品,现阶段规划产能为1000片/月。 而随着SiC二极管走向产业化,研发重点将会转向SiCMOSFET,预计今年出样品,2021年推向市场,重点面对工控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 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利用现有IDM优势开展硅基GaN研发,GaN产线有望于2021年实现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功率IDM龙头,兼有MOSFET、功率IC、MCU等产品及对外代工制造业务,短期将充分受益行业供不应求趋势,长期将迎来5G、新能源汽车等需求。 且公司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器件,远期成长空间将同样打开。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69.30亿元、85.27亿元和101.00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9.67亿元、13.39亿元和15.66亿元,对应EPS0.80、0.99和1.16元,对应PS估值在12.61/10.25/8.65,PE估值在81.30/65.25/55.80倍。 在结合了可比公司估值和公司发展前景后,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技术迭代速度快的风险/行业波动性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