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出台,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210104

《太平洋证券-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出台,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21010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出台,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21010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并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点评:分为五档,设置弹性过渡期。 《通知》根据银行类型一共分为五档。 第一档是中资大型银行,其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第二档是中资中型银行,上限分别为27.5%、20%;第三档是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上限分别为22.5%、17.5%;第四档是县域农合机构,上限分别为17.5%、12.5%;第五档是村镇银行,上限分别为12.5%、7.5%。 其中区域银行上限有一定调节空间(±2.5%)。 过渡期依据银行2020年底房地产贷款占比情况,设置为2年或4年。 监管指标更利大行,部分上市银行面临资产配置调整压力。 此次指标划定,中资大型银行上限远高于其他四档,达标难度更小。 依据2020年中报数据,共12家A股上市银行超标,因弹性过渡期和区域银行弹性上限的存在,达标压力不大。 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银行资产配置选择。 个人住房贷款为银行资产质量最好的资产之一,超标银行将被迫降低此类贷款的增速。 上市银行普遍客户基础好,经营能力强,资产配置的调整不会影响盈利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 抑制地产过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认为,这一管理制度的出台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疫情后,全球流动性宽松,推高资产定价,而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也蠢蠢欲动。 在设定贷款集中度上限后,银行的资产配置方向将有所调整,部分银行需在过渡期内降低房地产贷款增速。 利于鼓励银行支持制造业、科技、小微等行业发展,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行业整体经营情况向好,估值处于底部,给予银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资产质量变化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