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通信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政策出台,利好各重点区域IDC龙头-210106

《中信证券-通信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政策出台,利好各重点区域IDC龙头-210106(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通信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政策出台,利好各重点区域IDC龙头-210106(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12月28日,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分别就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IT资源统一调度、数据共享共用、深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数据中心行业作为整个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将有望得到深度利好。 同时《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数据中心未来向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利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行业龙头公司。 四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要形成“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大体系。 同时要求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 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 政策解读:数据中心建设的布局优化――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与中西部中心负载平衡。 (1)“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集群化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数据中心的“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在2025年要实现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低于1.3的目标。 相比于2019年《三部门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除了对PUE的要求显著下降外,另外把范围拓展到全部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截至2018年底,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与大型数据中心的平均PUE分别为1.40与1.54,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所以未来部分老旧数据中心的改造或者整合速度将有望加速。 (2)中西部中心负载平衡。 由于气候环境与电价等优势,我国新建数据中心正在向中西部与一线周边城市转移的趋势。 截至2018年底,中西部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已经超过北上广三地,但供给余量较大。 《指导意见》将成渝列为重点区域,提出通过网络互联互通以及IT资源统一调度等手段,有望显著提高中西部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与业务需求。 对数据中心产业可能的影响。 (1)行业集中度提高: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对数据中心的能耗与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促使数据中心行业内部整合,加速小型厂商的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同时《指导意见》指出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列为重点区域,该区域将有望获得更多的电力等资源倾斜。 相关区域龙头公司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非一线IDC价值量提高。 我国目前中西部地区超大型数据中心上架率偏低,全国超大数据中心2018年底总体上架率仅为28.2%。 全国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将有望改善非一线超大数据中心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其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价值量将有望提升。 (3)下游需求进一步旺盛。 算力资源服务化的推进以及数据流通融合的加速将大大降低算力与数据使用的成本,未来有望加速下游相关大数据应用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下游大数据应用产业的旺盛将进一步释放对算力与存储的需求,从而利好数据中心行业。 (4)“绿色化”利好精密制冷等上游行业。 制冷耗电占数据中心非IT耗电量比例60%以上,所以先进制冷设备的引入是绿色化数据中心的核心之一。 随着对PUE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无论是新数据中心的建设还是老旧数据中心的整合改造都会显著提高对于机房空调的需求,相关上游公司预计将深度受益。 风险因素:数据中心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恶化,物联网等大数据相关应用及产业化低于预期,地缘政治因素。 投资策略:《指导意见》强调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的价值,并对PUE与上架使用率等运营能力提出了要求。 推荐各重点地区龙头数据中心厂商,如宝信软件、光环新网、证通电子等。 绿色数据中心的推广将深度利好上游精密空调龙头厂商,建议关注英维克与佳力图,以及其他数据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如易华录和神州数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