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敏华控股-1999.HK-点评报告:开店力度超预期,内外销齐发力-211114

《浙商证券-敏华控股-1999.HK-点评报告:开店力度超预期,内外销齐发力-21111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敏华控股-1999.HK-点评报告:开店力度超预期,内外销齐发力-21111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导读公司发布21/22FY业绩:21/22FY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03.5亿港元(+53.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2.14亿港元(+53.9%),归母净利9.88亿港元(+31.9%),净利率9.7%(-1.6pct),每股派息0.13港元(去年为0.1港元),经营表现非常亮眼。 投资要点内销:渠道扩张超预期,内生同店增长强劲期内中国市场收入66.69亿(+52.94%),占比总收入61.8%,剔除地产、国内铁架等其他业务后纯C端收入57.9亿(+52.2%),其中线下46.3亿(+60.7%,占比79.9%)、电商11.6亿(+26.6%,占比20.1%)。 线下渠道:期内公司继续开展霸盘中国战略,门店数量达到5369家(不包含收购的格调和普丽尼662家),半年净开店1247家(我们估计沙发700+家、床垫500+家)、力度超预期,拆分来看新开店贡献15%增长,更多来自同店45%的增长,得益于公司提价措施&套系化销售拉动客单值上行。 电商渠道:增速放缓预计系公司调整电商/直播业务结构,在线上主推性价比高、年轻风格产品(如爆款单椅),覆盖淘宝、京东以及抖音、直播等新零售渠道,合作薇娅、李佳琦等众多千万大V直播。 21年双11实现11亿销售额(+72%),预计下半财年将重返高增。 品牌&产品矩阵延伸:先后收购意斯特(意大利进口品牌)、格调(布沙发,高性价比、年轻消费群体为主)、普丽尼(高端真皮休闲沙发),并收购智能铁架企业雄石新增高端功能沙发品牌“欧勒德”,以及德国高端智能床品牌乐德飞翼,对原有产品系列形成补充。 外销:需求复苏、收入高增,美国业务产品结构上移由于20年4-5月外销基数较低,期内公司外销各市场均高速增长,北美市场收入25.62亿(+60.5%),占比总收入24.7%,增加高档沙发销售占比、预计对毛利率有正向贡献;欧洲&其他海外市场收入6.57亿(+89.4%),占比总收入6.3%;HG集团收入4.65亿(+39.5%),占比总收入4.5%。 分品类:提价对冲配套品拉动客单价,床垫业务高速增长沙发及配套收入70.59亿(+52.1%),占比总收入69.11%,沙发销量达到82万套,增长23.8%,ASP增长23%。 公司分别于20年国庆期间(+5%)、21年3月(+5%)落实2轮提价,覆盖原料涨价影响(真皮/铁架/木夹板/化学品/包装纸分别上涨13.3%/21.2%/20.1%/51.7%/14.4%),此外预计配套品销售增加、拉动客单值。 其他产品销售25.6亿(+71.2%),占比总收入25.06%,其中铁架10.94亿(+75.4%),床具14.46亿(+71.1%);其他业务(地产等)1.31亿(-22.1%),占比总收入1.28%,毛利率67.10%;Home集团业务4.65亿(+39.56%)。 外销海运费拖累净利率,内销控费良好毛利率36.2%(+1.2pct),两次提价利好利润端提升,且国庆后预计开展新一轮提价;销售费用率19.7%(+2.2Pct),主要系境外运输&港口费7.14亿(+155.8%)、占总收入比重从4.2%提高至7%,广告&品牌建设费率2.5%(-0.6pct)、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管理费用率5.2%(+0.1pct);财务费用率0.3%(-0.1pct)。 所得税率18.8%(+4.4pct),主要系递延所得税差异,以及澳门子公司21.1.1开始从免税恢复成12%税率所致。 公司营运能力、账期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提高,产品库存周转天数62天(20/21财年为6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0天(20/21财年为32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7天(20/21财年为34天),资产有息负债率18.8%(去年同期为27.2%)。 产能持续扩张,越南基地持续复工复产国内工厂设计总产能126万套,目前产能95.2万套、还有33%爬坡空间。 海外产能越南和大亚湾(供部分美国、欧洲和其他市场)持续扩产,目前越南最大产能4200柜/月(已实现3500柜/月,已占产能空间83%),大亚湾最大产能2000柜/月(已实现1600柜/月,已占产能空间80%)。 上半年Q2受到越南疫情的影响,但进入Q3以来伴随越南疫情恢复和逐步复工复产,未来产销向好。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未来3个财年分别实现收入230.46亿港元(+40.23%)、287.86亿港元(+24.91%)、354.58亿港元(+23.18%);实现归母净利润24.03亿港元(+24.86%)、30.21亿港元(+25.73%)、37.78亿港元(+25.04%);对应当前市值PE为20.76X、16.51X、13.2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对外贸易环境恶化、疫情再次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