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航证券-电子行业周报:SEMI上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210109

上传日期:2021-01-10 09:50:22 / 研报作者:张超宋子豪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中航证券-电子行业周报:SEMI上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210109.pdf
大小:47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航证券-电子行业周报:SEMI上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210109

中航证券-电子行业周报:SEMI上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210109
文本预览:

《中航证券-电子行业周报:SEMI上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21010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电子行业周报:SEMI上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21010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行情:本周电子(申万)指数+4.79%,行业排名7/28;上证综指2.79%,深证成指+5.86%,创业板指6.22%。

个股涨幅前五:隆利科技(+44.19%)、长盈精密(+30.02%)、超华科技(+23.35%)、深南电路(+21.75%)、诺德股份(+19.89%)。

个股跌幅前五:科恒股份(-16.61%)、ST瑞德(-16.13%)、艾比森(-14.97%)、金运激光(-13.93%)、长方集团(-13.48%)。

重要事件1月3日,据外电消息,三星在2021年的资本支出将着重于NANDFlash及晶圆代工的技术升级及产能扩充,包括176层3DNAND的第七代V-NAND产品线进入量产,以及扩建极紫外光(EUV)产能以因应5纳米及3纳米晶圆代工强劲需求。

1月6日,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本表示,计划以35亿美元价格(较先前报价增加59%),从私募股权公司KKR手中收购日本国际电气(KokusaiElectric),收购国际电气将使应用材料获得其薄膜沉积技术。

1月6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与微软签署促进智能家电控制器和物联网设备(IoT)开发的合作协议。

合作后其生态系统将全程支持客户项目开发,完全支持MicrosoftAzureRTOS,实现无缝连接。

1月8日,据etnews报道,为改善DRAM、NANDFlash等产品性能,先于竞争对手开发下一代存储技术,SK海力士日前宣布公司重组了研发部门并成立了新研发中心RTC(RevolutionaryTechnologyCenter)。

1月8日,晶台半导体显示项目签约落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该项目总投资51亿元,总用地83.3亩,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8亿元,税收达7.94亿元。

投资建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近期上调了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测,我国将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二。

SEMI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实现2.2%增长,达到539亿美元。

其中,中国台湾市场规模达到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4.3%,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大陆市场规模超过韩国达到95.2亿美元,同比增长9.2%,跃居全球第二。

SEMI预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将可达到565亿美元。

其中中国台湾将依旧保持第一位。

中国大陆将有望突破100亿美元,继续扩大与第三名韩国的优势。

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也反应了我国半导体整体产业链规模的持续提升,但我国自主生产规模占比较低,国产替代市场广阔。

根据ICinsights数据,2020年中国半导体制造总额为227亿美元,但大陆本土企业生产总额为83亿美元,占总量的36.5%,且仅占中国1434亿美元总市场的5.9%,而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联电和其他在中国大陆设有晶圆厂的公司占据了主要份额,国产替代市场广阔。

半导体行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几个领域中,我国仅有封装测试领域方面与国际领先技术差距较小。

我们认为,面对外国的政策压力和技术封锁,我国在自主技术和产能上逐步渗透和提高,企业有望在政策红利和市场成长的双重作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持续提升国产替代率。

半导体: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同比增长8.4%,达到469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新预测较今年6月该组织发布的预测数字高出171亿美元。

(1)设备:受益于通信、IT基础设施到个人与云端运算、游戏和医疗电子装备等各种产品的推动,全球芯片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持续激增,晶圆厂设备支出因此受惠。

SEMI预计全球OEM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6%,达到689亿美元,创下行业新纪录。

其中晶圆加工、晶圆厂设备和光罩设备在内的前端晶圆厂设备今年将增长15%,达到594亿美元;组装和封装设备市场将增长20%,达到35亿美元。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预计将在2020年成为主要的消费地区。

半导体设备一直是我国电子产业的短板,随着自主可控的推进,国内龙头企业已在加速研发,叠加未来汽车电子、5G基站等新兴应用将扩大市场规模,建议持续关注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国产替代机会。

(2)芯片设计:芯片设计环节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最为迅速的环节之一,部分专用领域已可与世界先进水平竞争。

2020年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共计2218家,同比增长24.6%。

2020年全行业销售预计为3819.4亿元,同比增加23.8%,增速比上年的19.7%提升了4.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中国芯片设计业的规模不断上升,但中国芯片设计业的发展与需求依然存在很大不平衡,预计未来仍将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3)晶圆代工:由于下游需求提升,圆代工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Gartner预计2020年总收入将比2019年增长13.7%,达到708亿美元。

预计2018-2023年晶圆代工市场复合增速为4.9%。

5G手机的渗透率提高有效助推了规模的增长。

虽然近年智能手机总体销量存在下行趋势,但由于5G手机半导体零件的用量明显高于4G手机,叠加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较大,因此晶圆代工市场增长明显。

另外,根据SEMI发布的半导体行业硅晶圆出货量的年度预测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硅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4%,2021年将继续增长,2022年将创历史新高。

受疫情因素影响,电脑相关领域对无线连接、显示器驱动以及快闪记忆体控制器IC的需求量上升,消费市场库存回补,叠加联电电源管理芯片、金氧半场效电晶体、主动式保护元件等客户投片量逐月攀升,上游晶圆加工长产能利用率满载,8英寸供不应求,未来价格或将上升。

(4)MCU:MCU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提供存储与运算功能。

由于今年晶圆代工产能供应不足,叠加下半年起消费性、车用等客户开始大力回补库存,导致MCU面临供给短缺状况,预计未来存在价格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5)NORFlash:由于中芯国际被列入“实体清单”,其下游大陆NORFalsh大厂产出同步受阻,导致供给减少。

另一方面,TWS市场需求大爆发,苹果,索尼、BOSE、Beats及三星、华为等相继推出TWS耳机,NOR芯片需求大幅增加,供需平衡被打破,预计2021H1NORFlash价格将持续上升。

消费电子:(1)智能手机:手机市场仍保持收缩趋势,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占比持续下降,5G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

1―11月,中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同比下降21.5%。

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2.49亿部,同比下降23.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8.5%。

我国5G手机渗透率不断提高。

1―11月,中国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1.44亿部、上市新机型累计199款,占比分别为51.4%和47.7%。

今年1月手机出货量中,5G手机占比仅为26.3%。

到6月份,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60%,并一直保持在60%以上。

根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部,同比增1300%,其中中国将是今年5G手机最大的市场,占比达到62%。

建议重点关注基带、天线、射频传输等环节的市场机会。

(2)可穿戴设备: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293万台,同比增长15.3%。

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616万台,同比增长16.6%,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677万台,同比增长10.6%。

苹果发布AppleWatch6和SE系列进一步拉动其手表部分创下出货量新高。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0年Q3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苹果占比28%,华为占比15%。

目前可穿戴设备正向着轻量智能化、价格差异化和场景融合化发展。

随着AI、VR等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逐渐增多,未来出货量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速,建议关注相应产业链。

电子元件:电容器应用范围广泛,在工控、汽车、通信、军用等市场备受青睐。

由于下游需求的增长,我国电容器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民用方面,工信部计划,2021年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并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有望为电容器企业带来业绩提升。

军用方面,钽电容器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和较宽工作温度范围等特点长期应用于军工领域。

随着我国军工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叠加产业链下游需求增加等宏观和微观因素的推动,钽电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们认为电容器作为产业链上游重要的电子元件,能够更为快速地反应需求的增长。

在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电容器的量价齐升也助推其业绩的上升,建议持续关注。

面板:由于上游IC基板等材料稀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LCDTV面板市场仍供不应求,面板价格持续提升。

京东方收购中电熊猫南京、成都产线,面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另外,本周三星宣布将延长其用于电视和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生产。

随着日韩面板厂商退出和国内厂商进一步并购整合,长期来看,整合完成后面板价格将回归稳定,面板的周期属性将会弱化,液晶面板产业将进入良率至上、成本管控优先的时代,可继续关注行业内龙头企业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功率器件:进入涨价周期,本土厂商迎来加速成长斯达半导(IGBT领先企业,国产替代领军者)韦尔股份(深度布局车载CIS)电子元件:需求持续向好,业绩有望加速提升鸿远电子(军用MLCC核心供应商)宏达电子(军用钽电容领先企业)消费电子:可穿戴产品销量快速提升,TWS耳机安卓阵营增速加快歌尔股份(TWS耳机领先企业)立讯精密(连接器领先企业,苹果产业链供应商)面板:LCD面板长周期拐点已至,龙头盈利将大幅提升京东方A(供需回暖,第一梯队地位稳固)风险提示:5G进展低于预期,全球疫情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