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关注国产高端耗材中的差异化景气赛道机会-210110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关注国产高端耗材中的差异化景气赛道机会-210110(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关注国产高端耗材中的差异化景气赛道机会-210110(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心脏电生理与血管通路市场均属于高增长、高壁垒且国产化率低的领域。 受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人数增加、手术普及率提升以及产品升级等因素驱动,预计电生理与血管通路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 在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创新的背景下,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电生理市场需求增长叠加技术升级,预计行业将保持高增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及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调研数据,近年来中国大陆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导管消融治疗的手术量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我国电生理手术量将达到37.3万例(2019-2024年CAGR15.7%)。 受人口老龄加剧、心律失常患者人数增加以及消融手术普及和消融手术耗材产品升级等因素驱动,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8亿元(2019-2024年CAGR32.1%)。 随着国内企业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国产电生理器械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 电生理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国内电生理市场高端产品以强生、雅培、美敦力等外资品牌为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转引自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2019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中,强生的市占比约为60.5%,排名第一。 电生理将进入三维时代。 由于三维消融手术缩短手术和X射线曝光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和增加消融有效性等优势,预计未来三维手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三维电生理设备的临床使用需求将随之提升,电生理设备的技术升级将促使配套耗材的升级。 生理产品具有较高的研发难度和研发门槛。 在电生理产品市场,随着具有竞争力的国产三维电生理设备推向市场,以往进口替代的障碍有望被突破,并将带动配套耗材的升级换代。 国产厂商尚需加强学术推广、市场培育的力度,提升医生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以逐步实现对进口厂商的追赶与替代。 血管通路类市场空间广阔,进口替代将是大趋势。 血管介入及植入市场为我国高值医疗耗材类器械(不含设备、IVD及低值医用耗材)第一大领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转引自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2019年我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107.4亿元。 预计到2024年,中国血管介入器械(不含支架)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元(2019-2024年CAGR12.1%),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冠脉介入市场持续扩容,PCI手术渗透率不断提升。 2019年,中国冠脉介入手术量达到108.9万台,约占所有血管介入手术量的80%。 随着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冠脉介入技术升级、国家医保更全面的覆盖以及基层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根据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转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血管介入器械及电生理器械行业独立市场研究》的数据,预计未来冠脉介入手术的需求将继续得到释放,在2024年总手术量将达到192.7万台(2019-2024年CAGR12.1%)。 2019年,我国冠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61.8亿。 随着本土血管介入器械厂商的崛起、企业市场推广和医生教育的加强,该领域产品的渗透率将不断增加,驱动整体冠脉介入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预计2024年,中国冠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03.6亿(2019-2024年CAGR10.9%)。 外资占据通路类市场主要份额,国产产品处于起步阶段。 除支架类产品外,冠脉通路类产品仍然由外资品牌所主导。 在导引导丝、导引导管和微导管领域,国产注册产品不足外资品牌的1/3。 中国冠脉通路类产品销售额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泰尔茂、美敦力、雅培。 随着近年来国家支持性政策的纵向深入,国内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本土企业影响力的扩大,根据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转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血管介入器械及电生理器械行业独立市场研究》的数据,预计国产厂商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7.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21.5亿元(2019-2024年CAGR22.7%),市场份额将从12%稳步上升至21%,逐步抢占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74%,跑输沪深300指数2.71pcts,中药生产涨幅最大。 当前,医药板块2020年预测市盈率约47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3.52%。 本周A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1亿元,合计减持13.91亿元;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37.84亿元。 风险因素:新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和消费级医疗器械三诺生物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九洲药业、泰坦科技和山东药玻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上海医药、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华大基因等;6)疫苗产业链下的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片仔癀、云南白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