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电网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南网投资6700亿,哪些方向受益-211115

《中信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电网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南网投资6700亿,哪些方向受益-21111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电网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南网投资6700亿,哪些方向受益-211115(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南方电网报》报道,南方电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用于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南网提出了支撑绿色低碳的清洁发电、建设安全高效的智能输电、建设灵活可靠的智能配电、建设开放互动的智能用电、推动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全面提升电网数字水平、建设安全贯通的通信网络、建设统一协同的调控体系、创新技术保障和市场机制等九大领域举措。 ▍负荷预期上调,着力配网建设。 电网建设仍需重点服务终端负荷需求的变化和增长,支持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 南网预计2025年辖区南方五省全社会最大负荷将达到2950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约37%。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加大网架规划,推动柔性互联主网架技术;另一方面,加大能源生产、转换、消费的环节的配电网投资力度,规划投资3200亿元(占比约48%),要求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压缩停电时长并提升配电自愈率,配网侧整体建设与保护类设备采购料将进入景气区间。 ▍数字化与智慧化并举。 南网在原有透明电网的架构上,将进一步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 根据南网《规划》要求,将在1)输电:智能巡视与智能变电站(无人巡检),2)配电:智能配电站、智能开关站、台架变智能台区(智能网关),3)用电: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及车网互动、智能家居与智能小区,4)多能互补:多站融合(2025年100座)等四大方向推进数字化与智慧化协同发展,具体类型终端产品和方案推广有望加速,一方面拉动智能硬件的需求;另一方面推动电网通信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把握电源端变化脉络。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除“电能替代”在需求端的体现外,更多也表现为供给侧的能源结构转型——《规划》预测“十四五”期间,南方五省区将新增风电、光伏规模1.15亿千瓦,抽水蓄能600万千瓦,推动新能源配套储能2000万千瓦;2025年,南方五省区电源装机总规模达到6.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提升至60%、57%。 主体能源结构转型与高质量电网运营需求,对于未来南网区域电网升级从硬件调峰调频及输送能力,到系统自愈与智慧运行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南网在放大投资规划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上述领域聚焦投入。 ▍风险因素:南网规划投资落地不及预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及预期,能源结构转型缓慢,电能替代不及预期,储能技术规模化不及预期,电网新技术推广缓慢。 ▍投资策略。 南方电网作为我国电网发展“试验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建设方向与投资节奏对于整体电网发展具备一定的参照性;加大投资力度,聚焦数字化与智慧化方向,也反映了目前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建设强度与建设方向等痛点问题解决思路。 重点推荐电网数字化与智慧化受益龙头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以及智能开关供应商良信股份、正泰电器,建议关注智光电气、威胜信息、宏力达、新风光。 维持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强于大市”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