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期(总第438期):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210113

上传日期:2021-01-13 13:50:33 / 研报作者:梁斯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期(总第438期):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210113.pdf
大小:31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期(总第438期):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210113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期(总第438期):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210113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期(总第438期):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21011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期(总第438期):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210113(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主要金融数据。

有如下关注点:一是2020年金融数据明显回暖,货币社融增速创近年新高。

2020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其中,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同比分别增长17.2%和22.1%,是推动社融增速走高的主要原因;人民币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202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63万亿元,新增社融34.86万亿元,均创历史最高。

整体来看,为应对疫情冲击,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引导下,2020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二是金融对经济复苏支持力度加大,但部分领域风险点有所增加。

2020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逆周期力度有所加大,推动M2和社融增速走高。

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推出措施速度明显更快、力度更大,主要目的在“救急”和“疏困”,更多是短期应急手段。

外加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加速发行,财政支出规模加大,社会融资条件整体宽松。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经济持续复苏、景气度上升。

但在短期、集中的政策刺激下,部分领域出现风险苗头。

我国宏观杠杆率由2019年年底的245.4%上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270.1%,增加24.7个百分点。

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杠杆率由55.8%、151.3%、38.3%上升至61.4%、164%、44.7%,分别增加5.6、12.7和6.4个百分点。

此外,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资金“脱实向虚”苗头再现、短期资金套利活动有所增加、银行不良资产压力上行、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等问题凸显,导致防风险压力有所增加。

三是2021年货币政策以“稳”为主,未来需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

央行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要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这意味着在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与2020年相比,今年货币政策整体将边际收紧,M2、社融增速料将稳中有降,但为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二者增速不会明显下降,要确保能够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匹配于名义GDP增速。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

一方面,货币政策继续坚持总量平衡加结构导向的调控思路。

总量上,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确保政策连续性,更好与经济恢复相匹配。

充分考虑经济的复苏节奏,注重政策调控的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不急转弯。

结构上,对部分特定领域,尤其是对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等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推动经济全面复苏进程中提高发展的质量。

另一方面,疏堵结合,严控资金流向,防范金融风险。

强化宏观审慎调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范资金脱实向虚。

继续加大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效率,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