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118

《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11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11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央行定调“当前利率水平合适”2021年第一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落地,降准预期在相当程度上落空。 不仅如此,MLF操作亦打破此前维持数月的一次性超额续做格局,市场又开始担忧央行收紧流动性。 观察人士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春节前流动性供求形势总体好于前两年,给予央行更充分的腾挪时间和空间,短期降准可能性不大,但也无需过度担心货币政策操作收紧,MLF缩量续做反而给进一步操作预留了空间。 当前,降准可能性不大。 首先,经济持续恢复向好,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实体经济流动性比较充裕;其次,2021年“两节”间隔时间较长,为央行应对春节前可能出现的流动性波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再者,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高,继续下调需要更多考虑政策可持续性及预留政策空间的问题;最后,与其他政策工具相比,降准宽松信号过于强烈,容易引起市场误读,不利于释放稳定的政策预期。 事实上,央行近期从多个层面释放明确信号:2021年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 进一步看,MLF如期续做更加降低了全面降准的必要性。 降准预期落空,MLF缩量续做,不等于央行不呵护春节前流动性。 只是说明,目前流动性充裕,资金面宽松,还没到需要加大流动性投放的时候。 “当前利率水平合适”释放出了几个信号:第一,经济复苏和前景能够支撑起当前的利率水平,企业承受能力提升;第二,货币政策将不再强调降低融资成本,因而将从合理充裕向合理适度转变,货币政策将恢复正常化。 在货币政策转向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基调下,短期降准降息的空间和可能性较小,主要原因:一是,目前银行间流动性充裕、金融机构负债压力降低,比如DR007和一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较低,甚至低于政策利率;二是,大规模宽松可能反而容易造成资金空转,与精准施策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意图相背离。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调节,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体系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