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国新办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点评:降负债稳杠杆,十四五再出发-210120

《中信证券-国新办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点评:降负债稳杠杆,十四五再出发-210120(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国新办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点评:降负债稳杠杆,十四五再出发-210120(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9日,国新办举行2020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回顾2017年以来央企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特别是降低央企负债率、加强债券风险管控和加强高风险业务管控三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随着监管意图斩断债务风险传递、不断完善市场化降负债举措,国企债务风险有望进一步化解。 国企防风险工作回顾:降低央企负债率、加强债券风险管控和加强高风险业务管控。 降低央企负债率方面,通过负债率分类管控、市场化化解债务,2020年底央企负债率为64.5%,达成降负债目标。 管控债券风险方面,以金稳委第四十三次会议为代表的债券市场监管成为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加强高风险业务方面,全面排查金融及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严控对外担保、PPP等高风险业务,坚决禁止融资性贸易,全面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021年宏观债务概览:地方债务问题仍是薄弱一环。 从分部门的视角看,预计2021年的债务压力将主要集中于非金融企业部门。 从产业债和地方债到期压力看,产业债到期压力不大,但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将达26万亿,债务率接近警戒区间下限,地方债问题值得关注。 从违约风险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从中观维度的“紧信用”较难推导至具体行业的违约情况,深入研究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对于信用风险的识别更为紧要。 信用风险演化路径研判:从民企到国企,从蚂蚁到大象。 2017年以来,新增违约主体总资产规模整体上升、国企违约规模占比明显提升。 特别是2020年以来,国企、央企违约数量合计达54只,占2020年所有违约债券数的41.18%。 过去民企风险是债市最大隐患,而当前僵尸国企风险显著加剧,其债务规模大、化解难度高,已成为当前市场信用风险的主要矛盾。 去杠杆转向稳杠杆:不仅是稳增长需要,更标志着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成果。 2019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 此后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提到允许宏观杠杆率适当增长,标志着政策向宽信用转变。 我们认为当前世界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疫情笼罩下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去杠杆转向稳杠杆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增长的需要。 但更重要的是稳杠杆的提出,标志着2017年以来去杠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债务风险走向:国企债务风险有望持续化解。 在过去的国企降杠杆工作中,市场化债转股、引入地方金控平台和社会资本是主要方案。 今年以来,部分省市通过引入地方优质国有资产,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债务化解成为债市一大看点。 在市场化降杠杆减负债举措的帮扶下,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问题值得期待。 风险因素:违约风险加剧,市场资金利率上行;流动性传导不畅导致再融资难度加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