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复盘债市熊转牛的启示-210122

《浙商证券-复盘债市熊转牛的启示-210122(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复盘债市熊转牛的启示-210122(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第一轮熊转牛:2004年Q4GDP增速于2004年Q2达到高点后回落,CPI于2004年8月后见顶回落,PPI于2004年10月达到高点,此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上行乏力和高位震荡的局面。 随后2004年11月-12月央行引导政策利率下行,货币政策逐渐转向宽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明确进入下行通道,开启长达近1年的大牛市。 第二轮熊转牛: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GDP增速于2007年Q2见顶回落,CPI和PPI的高点分别在2008年的2月和8月出现,但彼时PPI绝对值仍处于较高水平(10%左右),且货币政策没有松动迹象,因此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于2008年8月后处于高位震荡。 债市转牛的直接导火索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大危机。 巨大的外部冲击导致国内经济基本面快速持续恶化和货币政策转向并不断宽松,推动债市持续走牛。 第三轮熊转牛:2011年9月-11月此轮熊转牛的过程:国内GDP增速在2011年Q1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向下运行,CPI于2011年9月见顶回落,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下行信号释放,全球资本市场开始调整,我国债市也不例外。 由此,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入下行轨道。 货币政策在CPI见顶后的2个月内不断转松,进一步推动行情。 第四轮熊转牛:2013Q4-2014Q12013年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回落,2014年1月突破9%滑落至8.5%,GDP增速于2013年Q3达到高点7.9%后逐渐下滑;2013年11月CPI见顶回落,2013年12月向下突破3%,2014年2月向下突破2%;PPI保持通缩且无起色。 2014年1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自高点震荡小幅下滑。 直到货币政策于2014年4月转向宽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开始变得更加流畅。 第五轮熊转牛:2017年11月-2018年1月经济增长乏力,PMI换算同比于2017年11月在顶部区域钝化,PPI于2017年12月脱离高位区间,受到基本面弱化的支撑,2017年11-1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动力减弱,处于高位震荡。 2018年春节期间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1月25日实施定向降准,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债市在基本面弱化以及货币政策转向的情况下于2018年1月开始走牛。 第六轮熊转牛在何时?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于一季度达到顶点,PPI增速或于5-6月见顶,因此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于二季度在高位逐渐钝化。 然而PPI是否会在三季度保持高位,是影响货币政策放松时点的重要因素。 因此持续跟踪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工业品价格高频变化情况,是把握PPI拐点以及政策拐点的关键。 风险提示:经济、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