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深度跟踪报告:全球视角看动力储能,脱颖而出迈向新高度-210125.pdf
大小:236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深度跟踪报告:全球视角看动力储能,脱颖而出迈向新高度-210125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深度跟踪报告:全球视角看动力储能,脱颖而出迈向新高度-21012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深度跟踪报告:全球视角看动力储能,脱颖而出迈向新高度-210125(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深度跟踪报告:全球视角看动力储能,脱颖而出迈向新高度-210125(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动力电池行业空间大,增长快,当前优质供给稀缺。

公司从2015年开始布局动力业务,近两年跨过了动力电池业务的初期学习曲线,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在全球动力电池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客户拓展中已配套小鹏、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等,未来有望进一拓展更多海外客户,站上新的高度。

同时,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

此外,公司持股32.6%的思摩尔经营继续成长,将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

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目标市值2866亿元,目标价151.7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动力电池行业:空间大,增长快,优质供给稀缺,中国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约为166GWh,我们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1474GWh,2020-2027CAGR37%,行业进入TWh时代,空间较大,增速较快。

全球电动车进入“爆款车型”的市场驱动阶段,优质电池供给稀缺,中国锂电行业坐拥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最大的市场,全球竞争力明显,中国优秀的锂电企业立足国内,有望加速走向全球,迎接成长。

动力电池业务:优势确立,脱颖而出,加速全球配套,将迈向新高度。

公司已具有优势:1)产能:公司大型电池产能扩张进入快车道,2017/2020/2021E/2022E分别为0.5GWh、11GWh、37GWh、40GWh以上,为规模化供应提供保障;2)客户: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国内到全球,已经配套小鹏、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等,未来有望进一拓展更多海外客户;3)研发:公司管理层技术出身,重视研发,2018/2019/3Q2020研发支出分别为3.1/4.6/4.9亿元,高速增长,预计2021年达10亿元,同行中仅次于宁德时代(3Q20为21.2亿)。

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多项优势已确立,在国内众多电池企业中脱颖而出,立足国内,加速全球配套,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将迈向新高度。

储能电池业务:初期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布局。

储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与基站储能等,应用场景丰富,行业随为发展初期,但发展迅速,空间巨大。

公司积极布局储能领域:通讯储能方面,2020年已经斩获中国移动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订单,份额13.04%;户用储能方面,公司于2016年参股在欧洲和澳洲家用储能市场布局较深的沃太能源,股权10.04%。

通过其渠道优势,公司有望进一步拓展家用储能市场。

公司正加快铁锂电池产能的建设,迎接市场爆发,预计公司2021年铁锂储能出货有望超过3GWh。

小型电池业务:多细分领域龙头,品类扩展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小型电池业务技术和市场能力强,在众多细分领域做到龙头或领先地位,随着品类扩展,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于2001年成立并布局锂原电池领域,市场份额超60%;2010年进军锂离子电池,从手表、手环等电池领域开始研发;2015年开始研发扣式电池,2019年TWS耳机行业爆发,公司已经进入三星、紫米等主流供应链;2018年公司将圆柱电池从车用转向消费,受益电动工具、两轮车等需求快速增长,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产能3亿颗/年,预计2021年达6亿颗/年。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锂电池价格下行超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电子烟行业政策波动;SKI债转股实施进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020/21/22年净利润预测16.92/29.44/38.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0/1.56/2.05元,对应20/21/22年123/71/54倍PE。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在加速全球配套。

同时,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

此外,公司持股的思摩尔经营继续成长,将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

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目标市值2866亿元,目标价151.7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