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高质量城镇化系列报告之二:地方“十四五”全景图-210125

上传日期:2021-01-25 17:21:47 / 研报作者:杨帆于翔刘春彤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高质量城镇化系列报告之二:地方“十四五”全景图-210125.pdf
大小:79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高质量城镇化系列报告之二:地方“十四五”全景图-210125

中信证券-高质量城镇化系列报告之二:地方“十四五”全景图-21012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高质量城镇化系列报告之二:地方“十四五”全景图-210125(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高质量城镇化系列报告之二:地方“十四五”全景图-210125(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除港澳台疆外,各省市均已发布地方版的“十四五”规划《建议》。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第一,除了与中央版本框架基本一致外,各地清晰认知了自身在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坐拥优质资源的京沪等地提出鼓励“0到1”式创新,安徽产学研一体式布局思路值得学习;第三,发达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基本一致,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为频繁提及的热词;第四,扩大内需思路与中央一致,以供给优化稳消费,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以关键项目稳投资,特别是新基建;第五,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镇化框架明确,“双城记”是热点之一。

围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核心形势判断,各地侧重不同。

如:产业转型承压(山东、天津);财政隐患尚存(湖南,内蒙古);人口老龄化严重(辽宁,上海);区域发展不协调(河北,四川);基础设施不完善(甘肃,云南)等。

机遇方面,人口红利、生态优势、政策支持是中西部的关键词,产业完善、市场意识是东部的关键词。

发达省份勇挑创新大梁,安徽产学研一体模式值得借鉴。

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要重点观察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在地――京、沪、粤、皖的表态。

四地均提出深化对高校、科研机构“放权松绑”,并明确了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突破领域。

其中,安徽详细地从产学研一体角度,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创业培育、税收优惠以及资本市场支持等进行部署。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较为一致,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为发达省份标配。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基本均有提及,这体现了在产业转型竞赛中,各地勇争前列的决心。

一方面,制造业强省们明确优势的先进制造方向,例如上海提出推动集成电路规模倍增。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于政府治理优化、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被充分认知。

例如山东提出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同各产业融合,推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

扩大内需战略已贯彻落实,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和新基建推进分别是消费与投资的亮点词。

不出意外,扩大内需部分的各地部署与中央思路基本一致。

鼓励消费上,优化消费供给和消费环境是重点思路,各地纷纷提出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以点带面。

落实投资上,“两新一重”范围内新基建被频繁提及,既包括5G、IDC等数据设施,也包括绿色投资。

例如能耗大省江苏提出要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背后将需要一系列节能环保投资支持。

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协调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十分明确,“双城记”提法开始普及。

一方面,各地的核心城市被寄予厚望,南京、济南、福州、沈阳等都被提及争取国家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均提出“双城记”,例如广东提出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

整体来看,围绕核心城市打造都市圈,明确省内重点城市群,并强调以省域副中心、其他都市圈等方式平衡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各地的城镇化共识。

此外,对于京沪直辖市而言,拥抱国家区域战略、发挥节点功能是重点。

例如北京提出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每年保持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建设北京副中心。

风险因素: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