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12月金融数据点评:2020年新增社融大幅高增,政策“不急拐弯”货币政策继续稳健-210115

《中诚信国际-12月金融数据点评:2020年新增社融大幅高增,政策“不急拐弯”货币政策继续稳健-2101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12月金融数据点评:2020年新增社融大幅高增,政策“不急拐弯”货币政策继续稳健-2101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应对疫情冲击宽信用效果显现,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0万亿、社融增30万亿目标”达成。 12月新增社融1.72万亿元,较上月少增4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3830亿元。 全年来看,2020年新增社融34.86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9.28万亿元,央行行长易纲年中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目标基本达成。 12月新增表内融资1.0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96亿元,较上月少增4393亿元,全年新增21.18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20.03万亿元,实现了2020年6月份央行行长易纲的预期――“预计带动全年贷款新增近20万亿”。 12月表外融资减少7376亿元,较上月多减5332亿元,较同期多减5920亿元,全年减少1.32万亿元,较2019年少减4411亿元。 从表外融资细分项来看,在监管收紧的影响下,新增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4601和2216亿元。 11月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冲击的影响仍未消退,12月直接融资新增1567亿元,较上月大幅少增66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149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融资442亿元,较上月少增42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183亿元。 不过信用事件的影响并未对全年的走势形成较大的冲击,2020全年新增直接融资5.34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1.75万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融资4.45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8189亿元。 12月份政府债券置换债发行高位,新增政府债券融资7156亿元,较上月多增3156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417亿元。 在专项债扩容和特别国债发行的背景下,全年新增政府债券融资8.34万亿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62万亿元。 企业存款回落拖累M2,高基数效应M1回落。 12月份,M2同比增长10.1%,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M1同比增长8.6%,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7日,财政部下达了《财政部关于编制2020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指出“根据预算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支出,防止年终突击花钱”以及“年底前确实难以用完的资金和抗疫特别国债预留机动资金,按规定结转至下年使用”,在此影响下,2020年12月份财政存款较同期均为少减,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M2增速。 同时新增企业存款也是近年以来的新低,受信用事件冲击的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表外融资等均显著下降,导致12月份企业存款较去年同期减少5078亿元至1.1万亿元,因而对M2有所拖累。 M1的回落主要是由于基数过高。 整体来看,在2020年货币政策呈前松后紧的态势,M2整体先升后降,不过由于全年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大于2019年,为此M2高于2019年底1.5个百分点;M1在货币政策直达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整体呈上升趋势,较2019年末显著上升4.2个百分点。 年内人民币贷款大幅提升,二季度以来贷款结构保持优化趋势。 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较上月少增17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200亿元。 新增居民户贷款5635亿元,较上月少增1899亿元,较同期少增824亿元。 居民户短期贷款新增1142亿元,较上月少增1344亿元,较同期少增493亿元;由于年底银行房贷额度有限,为此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4392亿元,较上月少增657亿元,较同期少增432亿元。 当月新增企业贷款5953亿元,较上月大幅少增1859亿元,较同期多增1709亿元。 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年初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大量增加,随着这些贷款的不断到期,12月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减少3097亿元,较上月多减3831亿元,较同期多减3132亿元;不过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保持增长趋势,新增5500亿元,较上月少增387亿元,较同期多增1522亿元。 从总量来看,202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63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2.82万亿元,新增居民贷款7.87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4400亿元,新增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12.17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2.27万亿元。 从贷款结构来看,2020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末较2019年末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在2、3月份应急性货币政策出台后有所下降,但随后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不过在前期新增短期贷款基数较大的背景下,中长期贷款占比较2019年底小幅回落0.82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延续灵活适度,2021年社融增速将低于2020年。 202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2021年1月央行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从经济基本面看,经济延续改善,但修复动力边际减弱。 由于低基数效应的影响,2021年尤其是2021年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将呈现高同比增速的特点,但这并不表示经济环比修复动能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仍然持续存在,“强反弹、弱修复”或是2021年经济修复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外部环境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全球疫情尚在反复且经济未完全修复,海外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宽松现状;此外,中美利差虽较此前有所下降,但仍维持高位,外部环境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压力有限。 综合来看,海外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影响有限,在海外延续宽松格局下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跟随国内基本面走势边际调整,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总量适度、降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或将继续成为后续货币政策的三大方向。 因此,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但不会出现“急转弯”的背景下,社融和M2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趋向于名义经济增速。 在具体的政策操作上,为避免实际利率快速上行导致“债务―通缩”循环,同时考虑到MLF存量已经较大,或可以采用“量缩价降”策略,或可适时重启(定向)降准替代MLF,同时要充分考虑明年下半年经济修复走弱的风险,在节奏上“前紧后松”,降准的时间节点大概在2021年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