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流动性冲击是临时性的还是趋势的?-210127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流动性冲击是临时性的还是趋势的?-21012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流动性冲击是临时性的还是趋势的?-210127(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6日流动性再度明显收紧,开盘资金价格就有所上涨,而下午资金紧张程度更是进一步加剧,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创下10%左右的高位,虽然在尾盘有所回落,但依然相对较紧。 资金明显收紧背后是央行在26日近进行了20亿元左右的逆回购,但到期量为800亿元,央行象征性的操作导致26日净回购780亿元左右的资金。 另外,前央行研究局局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俊在25日表示货币政策需要适度调整,以防止宏观杠杆率过快上行和一些领域出现泡沫。 因而市场对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担忧明显上涨,这导致26日债市和股市都出现大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大幅下跌0.46%,上证指数下挫1.5%,创业板更是大跌2.9%。 26日央行相对审慎的操作是否是流动性趋势性收紧有待继续观察。 上周面对税期和缴准带来的短期资金需求,央行还进行了5000多亿流动性投放以平抑资金波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央行这么大幅度调整政策方向的必要性不高。 而即使央行要控制一些领域的资产泡沫,那么也不应该是在债市,当前债券利率与疫情前19年中枢水平相当,10年期国债3.16%基本与19年平均水平持平。 同时债市杠杆率处于正常水平,并未大幅上升,截止1月25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回落至了3.5万亿,绝对水平也不高,债市无泡沫。 相对来水,控制信用是较收紧流动性更为有效的控制其它资产价格泡沫,以及抑制宏观杠杆率的方法。 流动性冲击更可能是阶段性的,预计未来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面紧张并非常态。 回顾央行1月以来的操作,总体上体现了维持流动性“不缺不溢”的态度。 虽然近期短端利率有所回升,但预计不会是常态。 我们在《央行的态度》这篇报告中进行过分析。 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必要性和空间有限。 一方面,信用市场融资尚未完全恢复,如果央行收紧流动性导致债券利率上升,再融资压力加大可能再度导致出现较大规模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其它政策回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社融增速从去年11月开始见顶回落,12月回落速度进一步加快,因而央行无需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加快社融增速回落。 预计央行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维持短端利率在政策利率附近平稳波动。 短期来看,未来几天将有较大规模的逆回购到期,27日与28日各有2800亿元和2500亿元,央行届时是否会超量续作是判断央行对流动性态度的关键参考。 我们预计央行会加大资金投放规模来平抑资金波动。 而且考虑到春节前的资金缺口依然存在,央行可能在近期采取CRA、TLF来释放临时流动性,或者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投放。 今年政策鼓励就地过年,春节取现需求可能不及往年,以往春节在2月2015年和2018年2月M0增加量的均值为8321亿元,假设今年取现需求在5000亿元左右,下月初5号还有缴准需求,资金缺口依然存在,预计央行依然将加大资金投放来对冲,以维持资金利率平稳。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货币政策调整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