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国务院发布药品带量采购意见,应采尽采,范围更广-210129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国务院发布药品带量采购意见,应采尽采,范围更广-210129(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国务院发布药品带量采购意见,应采尽采,范围更广-210129(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1月28日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该意见重申了“应采尽采”精神、扩大纳入药品集采范围以及集采中选价格与医保支付价协同三大要点。 我们认为带量采购已成常态化制度,创新研发正成为药企发展的关键核心。 坚决贯彻“应采尽采”精神,符合条件的药品不分类别均可纳入。 《意见》指出“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做到应采尽采”,且“符合条件的药品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即启动集中带量采购”。 《意见》重申了之前已多次提及的“应采尽采”精神,表明国家对此前执行该政策结果的认可以及未来继续坚定执行的决心。 其中“各类药品”的范围更广,预计未来除了化药、仿制药,将有更多其他类别药品被纳入集采。 此外,《意见》还提到,孤儿药、短缺药也将积极探索适宜的采购方式,我们判断该类药物未来的降价风险相对较小,政策重点在于保证供应,解决临床药物短缺问题,提高民众用药可及性。 同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以及同通用名下不同剂型、规格都将合并纳入集采。 《意见》指出“将临床功效类似的同通用名药品同一给药途径的不同剂型、规格、包装及其采购量合并,促进竞争。 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以往部分企业为了规避带量采购,微调药物结构、剂型或规格,其本质并未提高产品的临床疗效,未来这种临床开发策略将难以规避集采风险,相关产品的立项预计会逐步减少。 而“适应症相似的不同通用名”和“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的相关表述,预计将在生物药和中药的集采中得以应用。 集采中选价格与医保支付标准协同,不再提及“三年过渡期”。 《意见》明确指出在医保目录内的集采药品,中选价格为医保支付基准。 对同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实行同一医保支付标准。 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医保支付标准不得高于同通用名下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 此前对原研药、过评品种和集中选品种价格差距过大的,在3年过渡期后才以集采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而本次则并未提及。 带量采购已成常态化制度,创新研发正成为药企发展的关键核心。 带量采购即将迎来第四批的开展,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已成常态化制度。 带量采购的本质更多是推动医保资金的腾笼换鸟,以及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 未来药企销售能力的重要性将逐渐弱化,临床疗效更优,上市速度领先的创新药预计将是药企提升竞争力的最核心要素。 风险因素:药品降价导致企业利润降低风险;未中标品种销售额下降风险。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和消费级医疗器械三诺生物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九洲药业、泰坦科技和山东药玻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上海医药、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华大基因等;6)疫苗产业链下的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片仔癀、云南白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