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证券-宏观经济周度观察:流动性的逻辑-210131

《新时代证券-宏观经济周度观察:流动性的逻辑-210131(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证券-宏观经济周度观察:流动性的逻辑-210131(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期市场出现了流动性是否转向的争论,而争论的缘由要从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起。 当时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 但是“不急转弯”以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弹性都比较大。 官方那么说,是出于预期管理,实际操作中,政策有时会根据经济形势相机抉择,远的不说,近的大家都记得2019年的情景。 2018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下降,2019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4月的政治局会议强调防风险,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10月政治局会议后,货币市场利率再次下滑。 既然政策有时是相机抉择,我们就需要从逻辑上来进行预判。 从长期看,中国存在明显的政策周期,周期长度为3.5年左右。 第一年,经济不好,货币、信用、监管政策放松,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年,经济好转,政策收紧,一是为了防范风险,二是为了跨周期调节、珍惜政策空间。 第三年,政策收紧,经济下滑。 经济下滑时,政策不会马上大幅宽松,只有待无法忍受时才再次宽松。 第三年政策可能微调,小幅宽松,但大幅宽松可能要等到第四年,也就是周期的第一年。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是数量型和价格型相结合,从历史经验来看,信用周期收紧前期,货币政策利率也会配合着上升。 信用周期收紧的后期,由于资金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利率下滑,这个阶段以前比较短,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资金需求对利率的影响愈加明显,这个阶段在逐渐延长。 利率下滑的第二阶段是要等到信用扩张、货币宽松时。 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两会、4月政治局会议之前,资金价格大概率以稳定为主。 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自2020年5月已上升,资金价格已经比较合理。 另一方面,还要顾虑信用风险。 近期货币政策利率的上升,主要目的是敲打出现的局部风险。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财政支出放缓导致的财政存款滞留,缴税,等等,但这些不是重点。 具体到春节资金安排,由于提现需求增加,银行系统流动性压力会增加,往年央行会投放1万亿元以上的流动性,2021年应该不会例外,也会进行大量资金投放。 市场对上半年经济、政策的看法比较一致,需要警惕下半年可能出现预期差。 2021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确实会为债券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中国债券利率是货币政策驱动的,市场需要关注政策变化。 由于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比较高,政府对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具有一定的容忍度,而且还可能趁机处理金融风险,这就像2017年。 2017年全年经济比较好,政府趁机处理金融风险,并对2017年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增加。 当然,这里只是提示风险,并不一定如此,但不管如何,债券市场需要静等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疫苗施打进程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