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国平安-601318-2020年年报点评:长期看点在综合金融和产业并购-210204

《中信证券-中国平安-601318-2020年年报点评:长期看点在综合金融和产业并购-21020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国平安-601318-2020年年报点评:长期看点在综合金融和产业并购-21020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寿险业务处于疫情后周期修复过程中,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NBV会恢复两位数增长。 寿险改革成效缓慢,长期看点在以银行为核心的综合金融。 投资事件值得反思,围绕保险主业产业并购正当其时。 维持公司A/H股“增持”评级。 反映疫情冲击,寿险核心指标略低于预期。 受疫情冲击,公司2020年新业务价值496亿元,同比下降34.7%。 其中首年保费1489亿元,同比下降7.2%;新业务价值率为33.3%,同比下降14.0个百分点。 公司代理人数量为102万人,同比下降12.3%;代理人人均月收入5793元,同比下降8.2%;代理人活动率为49.2%,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保单继续率大幅度下降,13个月保单继续率为85.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为80.9%,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 因此也造成了公司剩余边际余额和寿险营运利润增速较慢,分别同比增长4.5%和5.3%。 寿险业务处于疫情后周期修复过程中,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NBV会恢复两位数增长。 作为可选消费,保险需求修复显著滞后;随着汽车、房产销售回归正常状态,预计今年保险需求也终将逐步修复。 长期看,地产监管、资管新规、互联网平台及互联网保险监管等有利于改变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促进居民资产回归银行,并逐步外溢到基金、保险等非银机构。 作为未来唯一刚兑的资金池,保险在居民资产中的配置比例有望长期趋势性提高。 我们预计未来3-5年,中长期储蓄类保险产品、高端养老和健康类保险产品有望恢复较快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以重疾险为主的长期保障类产品有望维持平稳增长。 公司在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寿险改革和人事变动等多重影响之后,预计2021年起公司NBV有望恢复两位数增长。 寿险改革成效缓慢,长期看点在以银行为核心的综合金融。 经过坚定的客户导入、科技支持、生态资源协同,平安银行零售和私行业务突飞猛进,2020年私行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1289亿元,同比增长53.8%。 财富管理是未来中国金融产业链的流量和业务起点,只有抢占财富管理业务制高点,才有后续的产业链闭环,公司已经占据了关键位置,银行有望成为平安集团用户和资源的分发中心,也将是线上和线下的信任节点。 通过培养和壮大私行客户经理,并与优秀保险代理人的深度绑定,银行反哺保险正在成为寿险业务的新增长点,预计未来3-5年将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020年公司银保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5.1%,趋势有望长期保持。 同时,寿险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价值和利润来源,有望借助银行入口,实现客户的高频经营、线上和线下的信任连接、借助银行全方位产品体系打造代理人的专业投顾能力。 投资事件值得反思,围绕保险主业产业并购正当其时。 金融和地产作为大类资产,是公司重点的资产配置方向,也是公司长期以来建立的优势资产领域,但投资更需要兼顾未来价值创造能力,公司亟待适当调整投资思路。 随着监管放开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围绕保险主业协同进行产业并购时代正在到来。 适当进行健康、医疗、养老、流量和场景等并购,有助于反哺主业,弥补保险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