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月报:资金面最宽松的时点已经过去-210201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月报:资金面最宽松的时点已经过去-21020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月报:资金面最宽松的时点已经过去-21020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货币市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更加节制,资金面先松后紧。 1月公开市场共有逆回购投放10690亿元,逆回购到期12450亿元,MLF到期3000亿元,TMLF到期2405亿元,全月广义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2165亿元。 月初流动性仍然宽裕,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收敛以及缴税缴款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资金利率月中开始上行,1月末DR001收于3.33%,较上月末大幅上行223.31bp;DR007收于3.16%,较上月末大幅上行70.22bp。 债券市场:1月利率债收益率先抑后扬,月末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引发债市剧烈调整,短端利率大幅上行,10Y-1Y国债期限利差收窄。 1月末1年期国债收于2.68%,较12月末上行20.6bp;10年期国债收于3.18%,较12月末上行3.57bp。 1年期与10年期国债期限利差较12月末收窄17.03bp至49.87bp。 1月信用债收益率走势分化,信用利差整体收窄,等级利差走势分化。 中短票收益率方面,AAA级收益率整体上行,AA+及AA级收益率多数下行。 月末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转向。 1月初流动性延续宽松局面,但月中央行开始连续“地量”操作逆回购,除了在19-21日税期有大额投放作为对冲以外,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净回笼资金为主,月底流动性紧张程度超预期。 永煤违约事件后央行明显加大了对流动性的呵护力度,这强化了市场对流动性宽松将会持续至春节后的预期,也助长了金融机构加杠杆的行为。 此时央行操作收缩表明央行无意引导资金面过于宽松,向市场传递了货币中性的明确信号。 马骏的讲话也体现了央行对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股市房市涨幅较大的关注,提示货币政策应适度转向。 一致预期被打破后市场恐慌情绪发酵,机构由于担心春节期间资金安排不及预期而不愿融出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面紧势,股债商市场均出现大幅调整。 资金面最宽松的时点已经过去,预计春节前后资金维持紧平衡,建议对债市保持谨慎但不悲观。 在央行连续地量操作逆回购、缩量续做MLF后,市场开始担忧流动性拐点已至,我们认为央行此时快速大幅收紧流动性的概率较低。 当前市场利率已经显著高于政策利率,且春节临近,预计接下来央行将有更积极的资金投放的安排,但目的仅是为了平抑当前资金面异常紧张的情况,不宜对资金利率回落幅度有太高期待。 我们认为本轮债市反弹行情或接近尾声,春节前债市将以震荡走势为主,在资金紧势缓解后短端利率或有小幅回落的空间。 一季度经济仍有继续走强的支撑,叠加经济活跃度提高后通胀预期抬升,长端利率将是易上难下的状态。 随着此后经济增长动能环比走弱并向潜在增速回归,利率中枢将缓慢下行。 信用债一级市场逐步回暖,但实质性改善的时点尚未来临。 1月信用债发行规模明显上升,净融资规模由负转正,但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现象。 具体来看,1月净融资规模中私募债和定向工具等非公开品种占比远高于公募债,投资者对公开市场的认可度并未恢复至永煤事件之前。 此外,存量信用债一季度内到期压力大,后续信用融资能否实质性改善将面临较大考验。 资金波动预期尚存,近期需关注短期流动性对信用债市场的影响。 目前来看,市场对华夏幸福、海航等主体的信用风险事件早有预期,因此短期内信用风险不是影响信用债市场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应警惕现阶段流动性收紧或将对信用债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大幅超预期,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