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医药行业深度:我国风湿免疫研发管线梳理及政策建议-210210

《粤开证券-医药行业深度:我国风湿免疫研发管线梳理及政策建议-210210(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医药行业深度:我国风湿免疫研发管线梳理及政策建议-210210(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DMARDs药物可分为传统合成DMARDs、生物制剂DMARDs和靶向DMARDs。 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免疫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南将DMARDs分为三类:传统合成DMARDs(csDMARDs)、生物制剂DMARDs(bDMARDs)及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 csDMARDs药物为风湿免疫的基石用药,甲氨蝶呤(MTX)为风湿免疫的标准锚定用药。 在csDMARDs的发展中,从早期的单药治疗到csDMARDs+bDMARDs、csDMARDs+tsDMARDs的联用方案,csDMARDs始终活跃在风湿免疫治疗的最前线。 bDMARDs药物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0年Q3,受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纳入医保影响,国产依那西普开启陈价狂潮。 而随着2020年进口依那西普纳入医保,纳入医保后的价格甚至低二国产的价格,TNF-α市场的剧发戒将延续。 而在IL抑制剂市场,IL-6抑制剂托珠单抗不IL-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已率先纳入医保,戒将重塑对TNF-α抑制剂耐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市场。 阿达木单抗为最经典的TNF-α抑制剂,全球销量连续八年位居榜首,核心原因在二其广泛的适应症。 在国内市场,尽管阿达木单抗销售数据难言亮眼,但2019年纳入医保后,2020年销售额出现大幅跃升,我们讣为,仍临床数据来看,三款常见的TNF-α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仍国内获批适应症的数量及知名度的角度,阿达木单抗未来有望保持轳高增速。 IL抑制剂为二代风湿免疫抑制剂,对TNF-α抑制剂耐受的人群疗效改善明显。 尽管纳入医保,但由于目前价格较TNF-α高,且临床上的用药逻辑依旧是csDMARDs——TNF-α抑制剂——IL抑制剂,IL抑制剂临床数据不算亮眼,但考虑到TNF抑制剂的耐药性和风湿免疫疾病的迁延,未来用药人群有望持续增长。 IL-17为银屑病的黄金靶点,临床数据亮眼。 司库奇尤单抗二2020年纳入医保目录,患者自付仅须1.05万元,有望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依奇珠单抗尽管推出开拓新生赠药计划,但年治疗费用仍高达7.49万元,此外,在2020年医保谈判中失利戒对公司业绩造成巨大打击。 阿巴西普在我国上市较晚,2020年8月才在我国正式上市。 从价格的角度,年治疗费用超过8万元,价格并不友好;从疗效的角度,在与JAK1抑制剂Rinvoq的头对头实验中,阿巴西普12周缓解率劣于Rinvoq。 尽管阿巴西普是全新机制的RA药物,但面对TNF-α的价格优势、JAK抑制剂的疗效优势的围追堵截下,短期内销售额或不容乐观。 在医保和带量采购的洗礼下,国内托法替布的价格已跌至谷底,齐鲁制药的托法替布仅须1.6元/5mg。 因此,针对托法替布市场,研发不应继续在RA适应症扎堆,扎堆换不来市场的青睐。 而应选择另辟蹊径,选择人迹罕至的适应症道路加速研发,与时间赛跑,甚至提早布局全球市场,从这个角度,恒瑞制药的SHR0302正在示范。 投资策略与重点关注个股对于风湿免疫药物的研发,国内制药企业一是应持续推陈出新,以创新应万变;二是采取差异化的创新路径,以fastfollow的模式快速切入风湿免疫药物市场,避免同质化研发;三是不断强化研发能力,提升研发速度,享受先发优势带来的市场红利。 在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行业剧变倒逼传统药企持续创新。 风湿免疫疾病作为继肿瘤后的下一座金矿,未来空间广阔。 我们看好提早布局风湿免疫药物的制药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百奥泰、海正药业、科伦药业等。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在风湿免疫领域采取了早布局、优靶点和广适应症等策略,目前IL-17抑制剂和JAK1抑制剂分别处于临床Ⅱ期和Ⅲ期,有望充分享受国内风湿免疫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药物研发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