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思考(第8周):消费明显回暖,奈雪递交上市申请-210221

《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思考(第8周):消费明显回暖,奈雪递交上市申请-21022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思考(第8周):消费明显回暖,奈雪递交上市申请-210221(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白酒:高端稳健、次高端略超预期,多重催化下继续看好板块机会。 (1)高端酒方面,高端酒春节期间延续节前良性表现,稳健增长整体符合预期。 首先价格维持坚挺,茅台整箱和散瓶批价维持在3100元和2400元以上,五粮液批价达到960-980元,旺季放量压力测试下价格表现强势;第二库存水平低,茅台库存在半个月以内,五粮液和国窖库存在1个月左右;第三是在茅台持续缺货的带动下高端酒整体动销旺盛,五粮液预计取得双位数增长;第四是打款发货进度快,茅台打款已打1个季度,发货发至2月,五粮液部分大商流通端已完成全年打款,发货已发至4月,国窖在提价政策下多数大商已打完1个季度,发货已发到3月。 (2)次高端酒方面,由于节前就地过年政策对婚喜宴等消费场景造成冲击,因此节前市场分歧较大,经销商心态也以谨慎为主,但春节期间整体终端库存的去化进度超预期,主要是在于春节期间餐饮火爆以及亲友小型聚会较多,弥补了婚喜宴等大型宴会的缺失,同时在疫情管控放松后宴席有望迎来回补,渠道节后也有望迎来二次补货,因此次高端及中高端酒整体表现超预期。 (3)投资层面,我们继续优先推荐短期一季度开门红确定性高、中期十四五规划指引清晰、长期扩容逻辑通顺的高端酒,重点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 次高端酒方面,我们认为有三点催化,第一是春节表现超预期,第二是估值具备性价比优势,第三是去年一季度低基数效应,重点推荐古井、洋河、汾酒等。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白酒接下来催化剂较多,除当下春节开门红之外,将陆续迎来年报季报行情以及春糖反馈,同时茅台价格坚挺下五粮液、国窖批价具备超预期潜力,进一步为500-800元价格带打开空间,我们继续看好白酒板块的投资机会。 食品:卤味旺销,中央工厂逻辑延续。 今年春节就地过年之下,轻餐饮模式再次火爆,从网上订的年夜饭可以看出,卤味产品总体旺销。 在供应链越来越健全以及效率大幅提升的当下,中央工厂模式有望大放异彩,食品标准化依旧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西麦食品:股权激励草案出炉,目标稳健显信心。 公司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49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46万股,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6亿股的0.9125%,授予价格为13.08元/股。 (1)股权激励目标整体稳健。 本次激励考核目标以2020年为基数,2021-2023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1%/46%/77%,经测算为2021-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20.7%/21.2%;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并购等影响)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2%/59%,2021-2023年同比增速为15%/14.8%/20.5%。 拟授予49人,包括1名董事、3名高管,分别分管销售、产品和财务;其他45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获授数量占本次计划的80%。 将分三期解锁,每期解锁比例为30%、30%、40%。 (2)目标彰显续加大费用投入,抢占市场份额的决心。 公司2021、2022年考核业绩目标增速均低于营收增速,彰显公司将继续加大费用投入以抢占市场份额的决心。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费用投入滞后,单Q3营收增速15%,恢复至相对正常水平,销售费用率38%拖累业绩表现。 考虑到国内燕麦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尤其近年王饱饱、欧扎克等新兴品牌以冷食燕麦从电商渠道切入,来势汹汹,我们认为公司以扩大收入为首要目标以抢占份额的思路正确、利于长远的未来发展。 (3)公司积极调整,把握冷食燕麦品类和电商渠道两大行业发展关键。 西麦冷食燕麦去年正式上市;同时新增电商事业部总经理,未来将在巩固线下渠道优势的基础上,加大线上渠道投入,重点发展电商业务。 根据淘数据,主品牌“西麦”2020年全年阿里系线上销售额1.9亿元,2021年1月同比增长25%;子品牌“西澳阳光”阿里系线上销售额连续五个月过百万元。 我们认为公司积极调整思路,抓住行业发展的两大关键,未来如果能配合更具体的措施并执行到位,有望稳步前行。 本周行业核心看点:多维度看春节黄金周消费市场“开门红”。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2月11日-2月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春节期间,前六天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200亿元,揽收快递数4.8亿件,同比去年涨幅3倍。 (1)日常消费火热:主要体现在电影票房火爆,截止目前春节档总票房已突破70亿元,远超往年水平;据支付宝新春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支付宝上本地酒店消费金额同增190%,本地景区交易笔数环增150%,表明“就地过年”政策倡议下人们休闲时间增多,大大提振了以电影为代表的的日常消费需求。 (2)高档消费旺盛。 据上海证券报,春节期间海南免税店多款奢侈品热门款已卖断货,海南五家免税店春节支付宝上消费金额同增960%,上海国金中心商场多家奢侈品店排队现象也是络绎不绝,而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的高端白酒同样动销旺盛、价格坚挺,都验证了高档消费在春节期间的强势表现。 (3)“就地过年”新背景,餐饮复苏强劲,关注结构性投资机会。 ①品类上,“线上年夜饭”走红。 根据商务部数据,在线餐饮销售额、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分别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约135%和54.9%。 京东大数据显示,从大年三十至初五,有关年夜饭礼盒、年货礼盒、方便菜、烧烤食材等销售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90%。 其中年夜饭礼盒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销售额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分别增长4.7倍、3.2倍、1.7倍。 饿了么数据显示,农历廿八至除夕,年夜饭半成品外卖同比增长4倍,年夜饭礼盒外卖同比增长2倍。 根据美团大数据,2021年夜饭预订排行为2人份、4人份、单人份,与2020年夜饭预订排行的10人份、12人份、8人份呈现明显的反差。 从2021年近一个月的数据看,单人餐的搜索量同比增长40%,除夕当天“1人食”订单量占比比去年增加66%。 ②区域上。 根据铁路部门等多部门统计,疫情下超1亿人就地过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万,人口净流入城市(主要为一二线城市)春节消费受益明显。 以上海为例,上观新闻数据显示。 与2020年相比,就地过年人数上升21.19%,较2019年上升34.29%。 上海移动大数据工具的测算显示,上海市内景点、公园、商圈游玩人数较2020相比有较大增幅。 商圈与市内景点,更受大家欢迎,其环比增幅分别为223%、201%。 就地过年推动当地消费景气度上升。 一二线城市受益于就地过年等政策,线下餐饮表现亮眼。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2021年春节黄金周,上海、安徽、青海、陕西等地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79.0%、40.5%、21.0%和18.1%。 2021年就地过年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升级、线上消费等趋势,持续看好复合调味品、大卤味、速冻食品等受益板块。 建议积极关注以人口净流入城市为主要市场的标的,如千禾味业、涪陵榨菜、绝味食品等。 ③天气上。 2021年春节为暖冬天气,多地气温上升到15-20℃的水平,推动了啤酒等消费品的增长。 根据渠道调研反馈,对比2019年春节,2021年啤酒春节动销同比增长10%左右。 同时受益于就地过年,产品结构加速升级,中高档增速普遍快于低档酒。 奈雪的茶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锁定新式茶饮第一股。 奈雪的茶于除夕(2月11日)当天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从招股书看,(1)高端现制茶饮市场快速崛起,CR5约55%。 国内新式茶饮市场快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国内现制茶饮店规模达到666亿元,其中高端茶饮店销售额129亿元,占全行业19%,2015-2020年复合增速最高,达到74%。 且随着茶饮文化的日益普及,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预计高端限制茶饮店仍能保持高速增长。 从格局看,2020Q1-3高端现制茶饮店CR5约55%,喜茶和奈雪的茶占据前两席,市场份额分别为25.5%、17.7%,优势明显。 (2)营收高速增长,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2019、2020Q1-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5、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21%。 其中,奈雪的茶品牌营收分别为23、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2%、25%,占比超90%。 目前,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19、2020Q1-3净亏损分别为3968、2751万元,原材料和员工成本较高。 (3)2020年受疫情影响开店增速放缓,门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截至2020Q3,奈雪的茶在全国共420家门店,另外在日本、香港各有1家,合计422家门店。 其中,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达到72%。 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店进度放缓,相比2019年净开172家门店的速度,2020Q1-3净开门店数量为95家;平均单店每天销售额也出现下滑。 公司计划于2021、2022年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开设300、350家新店,并规划70%为奈雪PRO茶饮店。 (4)强化数字化+供应链+产品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奈雪未来着力于提高数字化水平以提升运营效率,强化供应链能力(建立中央厨房用以储存原材料、配送预制烘焙品)且持续加强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热门产品,扩展品类释放品牌潜力。 《2020-2021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出炉,酱酒市场快速崛起。 酒业家特联合权图酱酒工作室撰写发布《2020-2021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 (1)酱酒市场产能、收入、利润连续三增长。 2020年1-12月,中国酱香酒产业实现产能约60万千升,同比增长约9%,约占中国白酒行业产能740万千升的8%;实现行业销售收入约1550亿元,同比增长14%,约占中国白酒行业销售5836亿元的26%;实现行业销售利润约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约占中国白酒行业利润1585亿元的39.7%。 (2)企业之间出现分化。 酱酒市场呈现加速和分化现象,大型酱香酒企业比中小企业增速更快,报告预计超级航母茅台继续保持着收入、利润10%以上的平稳增长;习酒、郎酒两大酱香酒巨头出现了20-30%的快速增长;国台、金沙、钓鱼台酒、珍酒等主流酱香酒企业开启了80%-200%的增幅。 (3)全国酱酒消费潮持续,部分省级市场酱酒翻盘。 2020年河南市场酱酒出现翻盘,市占率超过50%,是继贵州酱酒大本营市场(酱酒消费占比90%)以后第二个酱香酒翻盘的市场。 广东、山东、广西、福建等多地酱酒消费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2月推荐组合: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伊利股份、安井食品、绝味食品、天味食品。 当月内五者涨跌幅分别为贵州茅台(16.25%)、洋河股份(6.07%)、伊利股份(9.14%)、安井食品(7.78%)、绝味食品(8.12%)、天味食品(3.05%),组合收益率为8.40%。 同期上证综指上涨6.12%,组合比上证综指涨幅高2.28%。 投资策略:参照年度策略,我们的推荐主线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向:1)长期看好强者恒强的公司。 考虑到未来10年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以及行业的龙头公司系统竞争力比较强,我们重点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华润啤酒、海天味业、泸州老窖、青岛啤酒、双汇发展、伊利股份、涪陵榨菜等;非上市公司中郎酒、紫燕建议要重视研究;2)中长期看好容易诞生第二增长曲线(加速度)的公司。 我们认为,酱香白酒、复合调味品、高档酱油、低温奶等品类的成长趋势有望加速到来。 考虑到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趋势的加速到来,公司的新品(或者新业务)比较容易产生加速度,我们重点推荐绝味食品、古井贡酒、中炬高新、安井食品、天味食品、今世缘、三全食品、晨光生物等;重点关注千禾味业、光明乳业、新乳业等。 3)短期推荐公司治理改善的公司。 我们认为,公司曾经因为种种原因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近期的调整之后依旧有望产生加速度。 如:洋河股份,口子窖,汤臣倍健等。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扩散风险、外资大幅流出风险、食品安全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