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9期(总第332期):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探索历程、问题及建议-210222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9期(总第332期):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探索历程、问题及建议-21022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9期(总第332期):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探索历程、问题及建议-210222(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探索经历了从CHIBOR和SHIBOR为主的同业拆借市场向以R和DR为主的质押式回购市场的过渡。 其中,DR作为以真实交易为基础的利率品种,在消除信用风险基础上能够更好反映市场流动性需求变化,其编制原理也符合国际基准利率的改革方向。 但DR在运行中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尚未成为金融产品的重要定价基准;DR007波动幅度较大,还不能有效引导其他利率品种变化;市场覆盖面不足,未能反映所有市场主体流动性需求。 建议:积极扩大DR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应用;稳定DR007走势,更好发挥对其他利率品种的引导作用;扩大DR统计覆盖面,综合反映市场流动性需求。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相继建立银行间同业拆借、银行间质押回购市场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寻锚”进程同步推进。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确定“锚”利率成为构建价格型调控框架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