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发债主体三季报诉说了什么-211117

《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发债主体三季报诉说了什么-211117(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发债主体三季报诉说了什么-211117(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截至2021年11月14日,已发布2021年三季报的产业债发行人共1065家,以此为样本,我们从盈利、现金流和偿债能力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三季报透露的发债主体最新情况。 ▍盈利:增速回升,个别行业显疲态。 2021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营收增速为25.4%,净利润增速为49.8%,平均毛利率为15.8%,同比下降0.1pct,销售净利率5.4%,同比提升0.9pct,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比重降至2.2%,收益质量有所提升。 分行业看,2021年前三季度,钢铁、化工、采掘、有色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排名比较靠前,净利润增速为负的行业则有公用事业、房地产、农林牧渔和休闲服务。 毛利率方面,农林牧渔行业下降了9.7pcts,销售净利率方面,下降最多的两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和房地产,分别达到10.3pcts和3.2pcts;分企业性质看,2021年前三季度,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和民企的营业收入增速较2020年全年均明显回升,但净利润增速差异则比较明显,国企的净利润增速达到60%以上,民企则只有8.2%。 不过从经营效率来看,民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要高于国企,但也有差距被缩小的迹象。 ▍现金流:造血能力恢复,融资能力下降。 2021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经营净现金流入较2020年前三季度增长24.4%,造血能力恢复较快,但获现能力有所下滑,盈利现金比率为1.1倍,去年同期为1.3倍。 2021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投资现金净流出同比下降1.8%,有收缩的迹象,主要原因在于筹资净现金情况不佳,筹资净现金同比下降27.6%。 分行业看,2021年前三季度,钢铁、化工、采掘等行业的经营净现金增速较高,与此同时,这些行业的筹资净现金又普遍出现大幅缩水甚至转负。 我们认为除了上半年在永煤事件余波下融资困难以外,随着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的恢复,周期行业也有主动偿债降杠杆的举措,导致筹资现金流出明显。 分企业性质看,2021年前三季度,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和民企的经营净现金增速较2020年全年均有回升,民企的现金流造血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从投资净现金来看,地方国企和中央国企的投资活动比较少,民企则是主动增加了投资行为。 从筹资净现金来看,不同类型企业均有收缩。 ▍偿债能力:杠杆率有所回升。 2018年至2021年Q3,发债主体整体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9.0%至69.5%之间,2021年Q3的永续债降杠杆作用是1.5pcts。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家用电器和休闲服务的资产负债率提升最多。 分企业性质看,2021年Q3,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和民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0%、70.9%和67.8%,较2020年底分别提升0.9pct、0.5pct和0.5pct,若将永续债隐藏的部分杠杆纳入考虑,则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和民企的调整后资产负债率分别上升1.7pcts、1.6pcts和0.3pct。 各类企业现金比率均有所降低,尤其是民企,现金比率从2020年底的0.26降至2021年Q3的0.24,流动性一定程度有边际弱化趋势。 ▍风险因素:资金供应收紧;违约风险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