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深度跟踪报告:拐点或至,巨龙扬帆-210224

上传日期:2021-02-24 10:16:19 / 研报作者:扈世民汤学章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深度跟踪报告:拐点或至,巨龙扬帆-210224.pdf
大小:114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深度跟踪报告:拐点或至,巨龙扬帆-210224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深度跟踪报告:拐点或至,巨龙扬帆-210224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深度跟踪报告:拐点或至,巨龙扬帆-210224(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深度跟踪报告:拐点或至,巨龙扬帆-210224(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波动叠加原地过年影响,预计2021Q1京沪高铁本线、跨线收入下降17.4%和7.6%,实现正向净利润1.1亿元。

但负面因素或充分释放,出行恢复曙光已现。

料3月本线旅客周转量将迎快速恢复,协同逻辑进入兑现期叠加票价弹性,料2025年净利润约200亿,2022~25年业绩CAGR或18%,建议及时布局。

维持“买入”评级。

负面因素或充分释放,出行恢复曙光已现。

京沪高铁为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主要经济带的黄金通道,为国内最繁忙的高铁运输干线、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上市以来新冠疫情爆发、北京、上海疫情波动叠加解禁造成股价回调,料负面影响已充分反映。

预计2021Q1公司本线、跨线收入下降17.4%、7.6%,实现净利润1.1亿正利润、领先出行板块。

补偿性出行需求快速恢复的曙光临近。

预计3月迎来本线客运量快速复苏,料2022年公司有望实现净利润132亿。

运行图优化或逐渐兑现,料线网协同带来业绩增量45亿~50亿。

京沪高铁开通以来在初始运行图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商合杭运行为京沪高铁运行图优化带来契机,协同效应进入兑现期。

2019年京沪高铁徐蚌段平日开行列车154对,较京沪高铁其他区段高24~40对,接近极限。

商合杭通车可将河南、安徽客流有效分流,假设京沪高铁徐蚌段运行列车平移40对,即与其他6个区段运行列车对数(120~125对)相近,预计2021年协同效应有望逐步显现,本线有望增开北京-上海直达高铁列车,至2025年线网协同将带来净利润增量45亿~50亿。

京沪高铁浮动票价机落地,中期或贡献业绩增量10~15亿。

假设17辆编组占比40%,公司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座位数量占比约86%、10%、4%。

预计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票价上浮至上限对应收入增量5.6%、1.7%和1.8%,对应净利润增量9亿~10亿元。

考虑本线新增北京-上海的复兴号列车,叠加重点旅客一站式服务、公商务旅客专用安检通道等更多差异化服务未来将陆续落地,我们预计至2025年票价弹性或贡献净利润增量10亿~15亿。

料京沪高铁二线分流有限,2022~2025年净利润CAGR或18%左右。

京沪高铁二线定位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途经北京、天津、东营、潍坊、临沂、淮安、扬州、南通、上海,全长约1200公里,沿线城市人均GDP较京沪高铁低34%。

京沪高铁二线通车后,北京-上海时间或需8小时左右,且部分区段开通运营尚需5年,料其分流有限。

本线增开北京-上海直达的高铁列车,京福安徽协同效应逐渐显现。

料3月本线旅客周转量将迎快速恢复,京福安徽协同进入兑现期叠加票价弹性,料至2025年业绩实现200亿左右,2022~25年净利润CAGR或18%。

风险提示。

需求恢复及疫情控制不及预期、协同不及预期、票价弹性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疫情波动叠加原地过年影响,预计2021Q1公司本线、跨线收入下降17.4%、7.6%,料实现净利润1.1亿。

2021年运行图有望迎来结构性优化,增开北京-上海本线高铁列车,京福安徽协同效应逐渐显现。

根据公司公告,我们调整预测2020/21/22年EPS预测0.07/0.19/0.25元(原预测值0.08/0.23/0.27元),料3月本线旅客周转量将迎快速恢复,京福安徽协同逻辑进入兑现期叠加票价弹性,维持至2025年业绩200亿左右判断,中期合理市值5000~5500亿左右,建议及时布局。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