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固定收益周报:再通胀交易风格明显,债市情绪遭受压制-210222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周报:再通胀交易风格明显,债市情绪遭受压制-210222(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证券-固定收益周报:再通胀交易风格明显,债市情绪遭受压制-210222(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利率显著回落。 春节前后(02.08-02.21)公开市场共有逆回购投放2300亿元,逆回购到期7100亿元,MLF投放2000亿元,MLF到期2000亿元,广义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4800亿元。 资金面宽松,截至2月20日,DR001收于1.44%,较节前一周下行44.09bp;DR007收于2.01%,较节前一周下行23.91bp。 债券市场:春节前后利率债收益率短端下行、长端上行,10Y-1Y国债期限利差大幅走阔。 截至2月20日,1年期国债收于2.62%,10年期国债收于3.26%,分别较节前一周下行7.72bp、上行4.41bp。 1年期国开债收于2.75%,10年期国开债收于3.74%,分别较节前一周下行11.12bp、上行5.42bp。 1年期与10年期国债期限利差较节前一周走阔12.13bp至63.56bp。 春节前后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信用利差大多走阔,等级利差走势分化。 3年期AA等级中短票收益率上行显著,较节前一周上行3.28bp,3年期AA+等级城投债收益率上行显著,较节前一周上行9.89bp。 再通胀交易风格明显,债市情绪遭受压制。 春节期间,全球大宗商品普涨,同时由于疫苗接种进度较好以及美国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有望落地,全球经济共振修复预期和通胀预期升温,带动风险偏好抬升。 节后国内资本市场再通胀交易风格明显,债券市场情绪受到压制,利率一开盘便出现较大幅度的上行。 节后公开市场有大额资金净回笼,但因资金需求降温叠加节后现金回流银行体系,资金利率显著回落。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偏谨慎,市场对此产生了流动性收紧的担忧。 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其转发《金融时报》的文章中指出,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会对政策取向产生误解,强调重点关注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 春节前后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DR007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方运行,最新公布的LPR报价也连续10个月持平。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是稳健中性的基调,流动性虽较永煤事件后的货币宽松小周期有所边际收敛,但并非市场担忧的货币政策全面转向,而是继续向常态回归的状态。 短期来看,基本面对债市偏空的状态还会持续,长端利率继续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但也无需过度悲观,10年期国债收益率3.1-3.4%区间震荡的概率较大。 首批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信用债一级市场总量改善,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2月9日,国内首批6只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其中5只债券涉及水电项目,1只债券涉及绿色交通项目建设。 年初至今,信用债发行规模累计达1.55万亿,发行规模同比去年有所改善,此前受永煤事件影响较大的河南省也开始重启发行;但一级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私募债(定向工具+私募债)净融资量占比较高,且河北、河南等省份发行暂未实质回暖,此类地区净融资量仍录得负值。 后续来看,3月和4月将迎来年内信用债到期高峰,且目前部分地区的发行表现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投资者仍需关注局部地区短期内债务的滚续压力,防范集中到期压力向信用风险演绎的可能。 受通胀预期影响,信用债二级市场承压,网红债仍有折价成交。 春节期间,全球需求回暖叠加国内假期消费数据好于预期,债市情绪承压,导致节后信用债收益率大多上行,信用利差也在整体走阔。 成交方面,异常成交中仍有多笔折价成交的债券出现在华夏幸福、冀中能源、海淀国投等网红主体上,高收益债市场热度未减,投资者未来可持续关注高收益债市场的发展。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大幅超预期,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