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首都机场-0694.HK-业绩或提前筑底,有望价值重估-210226

《中泰证券-首都机场-0694.HK-业绩或提前筑底,有望价值重估-210226(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首都机场-0694.HK-业绩或提前筑底,有望价值重估-210226(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第一国门,产能和流量居全国之首。 1)第一国门,流量巨头。 首都机场是中国重要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流窗口,2018-2019年旅客吞吐量连续2年突破1亿人次,连续10年位列全球第2名。 2)地理位置优异,产能和流量规模居全国首位。 首都机场地处北京,辐射京津冀,是国家着力打造的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机场,枢纽地位无可替代,产能和流量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3)非航业务发力,提供业绩支撑。 2009-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9.5%,航空性业务收入和非航业务收入CAGR分别为6.0%、14.0%,非航业务对公司业绩形成明显支撑。 多重因素扰动,公司业绩承压。 1)国际旅客增长较慢,免税略显逊色。 旅客结构对机场业绩有关键性影响,一方面因为同类别机型的国际航班收费显著高于国内航班,另一方面国际旅客数量是机场免税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旅客数量较少、增长缓慢导致首都机场免税略显逊色,收入与利润规模明显错配。 2)流量增长受限,固定成本难以摊薄。 2012-2018年首都机场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CAGR分别为1.63%、3.55%,流量增长放缓导致首都机场固定成本难以有效摊薄,2019年单客平均折旧摊销成本为14.04元/人次,比同期上海机场高出20.6%。 3)关联交易费用不断增长,成本压力凸显。 首都机场关联交易费用在成本中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达到50%,成本端压力凸显。 4)大兴转场影响,盈利能力承压。 大兴转场扰动下,2019年公司净利润率下滑3.12pct至22.4%,ROE下滑2.81pct至10.0%,盈利能力明显受到压制。 疫情加速业绩筑底,分流有望优化旅客结构。 根据我们对疫情影响下的两场分流情况测算,2020年首都机场业务量将提前筑底,市场预期大兴分流影响下的2021年公司业绩底部或提前到来。 而疫情之后,在京津冀的航空需求支撑下,两场有望共同做大流量蛋糕,首都机场在“亚太地区重要复合枢纽”的战略定位和主基地航司国航的协同发力下,国际旅客和高净值旅客占比有望提高,优化旅客结构。 增量分成取消,非航业务潜力有望释放。 1)免税:2020年11月公司披露了新国际零售委托管理合同,取消了委托管理费的增量分成部分,有望改善公司免税业务的利润率,充分释放免税业务的盈利弹性。 大兴分流后,首都机场航站楼产能充足,有望为免税业务提供更多的商业面积,进一步激发机场免税业务活力。 2)广告: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增长,公司广告业务将贡献稳定收入,且委托管理费上限下调缓解成本压力,盈利有望改善。 扰动因素较少,成本有望维持稳定。 随着厂房、家具、装置及其他设备折旧年限逐渐到期,公司未来折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员工成本和运维成本会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或微增;GTC收购后公司资产完整度较高,预计租赁费用不会大幅增长;增量分成取消,特许经营委托管理费下降。 总体来看,公司成本端不会出现较快增长,有望维持稳定。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首都机场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8亿、70.2亿、91.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2.2亿、17.7亿,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34、0.05、0.39元,对应PE分别为-14.5X、102.5X、12.9X。 考虑公司业绩提前筑底,旅客结构有望优化,增量分成取消提升非航业务利润空间,且成本端有望维持稳定,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持续兑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关联交易超预期、免税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国际疫情影响超预期、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