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化工行业专题报告:从中国供给侧改革到全球供给侧改革-210301

《浙商证券-化工行业专题报告:从中国供给侧改革到全球供给侧改革-21030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化工行业专题报告:从中国供给侧改革到全球供给侧改革-210301(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导读2020年中国化工产业链一体化能力进一步得到验证并增强,2021年中国化工已经处于“全球供给侧改革”后的新阶段。 中国化工正站在全球竞争优势提升的新起点上。 投资要点化工品涨价的3个误区(1)误区一:“纯疫情”驱动涨价?2020年化工高景气,是因为纯疫情驱动带来的海外供给缩减,导致化工品价格上涨,这是一种片面认知。 因为本次涨价不是简单“供给缩减”的情境,而是“供给缩减+需求缩减”的特殊情境。 供需曲线中不只有供给曲线在移动,需求曲线也在移动。 (2)误区二:“纯流动性”驱动涨价?纯粹因为流动性充裕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是市场的另一种认知误区。 金融属性在精细化工品上并无原油那么明显,价格框架依然需从供需分析出发。 2020年中看到的更多是库存周期的变动。 (3)误区三:纯库存周期?那么用“纯库存周期”去理解是否足够呢?不够!市场认为补库存结束后价格演绎也将告一段落,而补库存不会持续太久。 我们认为应该叠加供需关系背景去考虑。 库存周期能够部分解释价格上涨的“长度”,但不能解释它的“强度”。 全球供给侧改革: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化2020年“全球供给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2016年“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中小企业出清。 而是从财务视角来看,中国化工和海外化工资产负债表分化的体现。 中国视角的2016-2017年,体现为化工龙头资产负债表修复,中小企业并未受益。 全球视角的2020-2021年,我们同步观测到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化工龙头资产负债表修复,海外化工资产负债表恶化。 尽管从财务视角的有类似观点,但2020年全球供给侧改革和2016年中国供给侧相比仍有多处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受益对象不同。 2016年中国供给侧改革中,竞争力提升的是中国国内绝对一线龙头,竞争力减弱的是其它企业。 第二点,行业背景不同。 2016年是中国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2020年国内化工供需已逐步趋于平衡。 第三点,驱动力不同。 2016年是行政下的产能主动式出清,2020年是卫生事件导致的海外产能受限。 但考虑到本次国内外差距的拉大,是在国内化工格局已经重塑的背景下。 2020年的全球供给侧改革意义更为深远。 未来相对比较竞争优势拉大的演绎路径第一步,演绎初期――资产负债表差距拉大:表现为中国龙头相较海外化工企业资产负债表差距的拉大。 第二步,演绎中期――疫情带来的发展窗口期:表现为疫情影响给予国内化工企业加速发展的机会。 第三步,演绎后期――中国的配套一体化优势增强:中国化工产业链的联系性增强,国内化工企业间的产业链集群更加紧密、完善。 这个完善后,意味着中国追赶欧美化工龙头步伐加快,欧美化工将面临中国的激烈竞争。 第四步,远期影响――海外新兴国家对中国的化工产业承接再次延期:国内配套程度的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转移难言成本优势(参考国内化工西迁)。 同时新兴国家的产业脆弱性也将持续考验学术界所担忧的转移。 投资建议:拥抱全球供给侧改革下的化工大年我们观点鲜明地看好2021年全球化工供给侧改革下的化工景气大年,观点鲜明地重点推荐两大投资主线:“海外需求”与“油价修复”。 第一大主线:海外需求建议关注地产、服装产业链条上的化工品;(1)地产:MDI、钛白粉等(2)服装:氨纶、粘胶、涤纶长丝等第二大主线:油价修复主要关注煤化工和轻烃裂解。 (1)煤化工:煤制烯烃等(2)轻烃裂解:乙烷裂解、PDH等建议积极关注化工龙头积极关注化工相关重点标的:万华化学:化工龙头,化工中的“茅台”。 华鲁恒升:煤化工龙头,成长空间依然较大。 扬农化工:国内综合性农药龙头,成长确定性高。 鲁西化工:煤化工龙头,向新材料龙头迈进。 华峰化学:国内氨纶龙头,打造聚氨酯产业链龙头。 龙蟒佰利:钛白粉龙头,中国氯化法率先突破者。 浙江龙盛:全球染料、中间体龙头,多元化产业布局。 东华能源:国内PDH龙头,向下游烯烃产业链延伸。 同时建议积极关注:国瓷材料、三友化工、金禾实业、万润股份、利尔化学、新安股份、濮阳惠成核心风险:疫苗进展低于预期;油价大幅下跌;贸易摩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