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创新药行业景气,医药新零售东风已起-211117

《红塔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创新药行业景气,医药新零售东风已起-211117(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塔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创新药行业景气,医药新零售东风已起-211117(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年来,国内创新药行业在加快审批、药品带量采购倒逼药企转型等政策的影响下繁荣发展。 2016-2020年,我国药审中心审评通过批准化学药IND申请数量从455件增长至907件,批准生物制品IND申请数量由271件增长至500件。 创新药研发如火如荼,医药外包行业受益,CRO药明康德、泰格医药,CMO博腾股份、凯莱英等CXO的发展逻辑已得到验证。 未来当这些创新药陆续上市以求业绩兑现时,会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来销售呢?创新药的高额支付问题怎么解决?如果销售和支付缺位,不能覆盖高额研发支出,创新药行业很难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DTP药房和普惠型商业医疗险有望受益于创新药景气的浪潮。 销售渠道方面,DTP专业药房能比医院更好地解决新特药的可及性问题。 DTP(DirecttoPatient)是指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专业服务的药房模式,经营品种以抗肿瘤、丙肝、艾滋病、神经系统等疾病的高值新特药和长期服用药为主,患者在医院开取处方后直接从DTP药房购买药品,并可获得专业的指导与服务。 新特药目前主要在医院和DTP药房两个渠道销售。 对于国谈未成功或非国谈品种的新特药,DTP药房自然成为主要销售渠道;对于进医保的新特药品种,医院出于药占比、零加成、控制储运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引进肿瘤等高值新特药的数量有限,仍需院外DTP药房解决药品可及性。 此外,随着“双通道”政策的实施,在定点的DTP药房购买医保目录内的新特药也可统筹报销,因此预期DTP药房也将承接大量的国谈品种。 支付端方面,普惠型商业医疗险或将成为新特药重要支付方。 我国目前肿瘤等新特药的支付体系以患者自费和医保支付为主,我们认为,这一支付结构长期不可持续。 首先,鉴于新特药高价值的特点,仅依靠患者自费很难放量。 其次,医保结余有限,能纳入创新药的品种有限。 于是,提高商业健康险的支付比重是支持创新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目前主流的健康险(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相比,“惠民保”具有低价格(普遍百元以下),低门槛(不限年龄职业,既往症约定少),高保障(保障医保内住院费用和医保外特药费用,部分地区还可保医保外住院费用,保额100-300万),政府指导(公信力背书)的特点,能实现更高的渗透率,有望成为新特药放量的重要途径。 投资建议:创新药供给端和需求端逐步放量,具有医保和“惠民保”定点资格以及良好的专业药事服务能力的DTP药房会受益。 建议关注上海医药、国药控股、老百姓、益丰药房。 风险提示处方外流规模不及预期;商业健康险发展缓慢,“惠民保”渗透率不及预期;特药药品目录覆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