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盘点历史下修案例之后,我们有何发现?-210305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盘点历史下修案例之后,我们有何发现?-210305(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盘点历史下修案例之后,我们有何发现?-210305(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截至2020年3月3日收盘,据Wind统计已有157只标的触发下修条款,2021年前2个月公告转债下修提议的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 市场对于部分具有潜在下修可能的转债关注度有所提升。 由于17年转债发行提速、多数转债计息期为5-6年,若正股市场延续调整趋势,更多转债可能公告下修。 历史数据表明,董事会提议下修后转债相对于正股的平均相对涨幅高于3%,本文将对历史转债下修情况进行简要讨论,同时结合之前下修到位案例的特征,找到目前具有潜在下修可能的相关标的。 下修条款初次触发后,董事会提议时间差别较大;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下修条款和程序的规范细则或需进一步细化。 例如航信转债上市不久即触发下修条款,但4年后董事会才提议下修;而江银转债在条款触发的当天即提议首次下修。 转债的下修力度也有较大差别。 如洪涛转债首次下修实施当天转股溢价率依然高达154%,下修流于形式;而利欧转债下修实施日转股溢价率直接降至-5.61%,基本一步到位。 一般而言,董事会提议时间、下修力度反映的都是发行人促转股的积极性。 从非财务角度看,基于历史数据,发行人下修的积极性受股权稀释程度、当期市场行情、是否有补充资本金的需求等因素影响。 其中股权稀释程度最为重要,若下修力度较大,发行人大股东持股比例可能摊销较多,导致控制权削弱和分红减少;正股处于连续下跌行情中的标的往往不会轻易下修,因为实施后正股可能继续下跌,导致下修失败;银行业转债发行目的以补充资本金为主,且规模通常较大,因而发行人促转股意愿较强。 此外需要留意部分转债要求新转股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或每股面值,这使得银行业转债下修受限。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发行人可能倾向于在回售期之前进行下修。 从财务角度看,基于历史数据,信用水平和资金流动性下降、成长潜力较大的发行人更追求下修。 若公司近期信用水平和资金流动性有明显恶化,可转债的偿付可能是“雪上加霜”,因而发行人可能更追求迅速、大幅度的下修,缓解偿债压力;若公司近期成长较快,营运资金需求可能更高,可转债下修转股的意愿可能更强。 从历史下次案例来看,我们并未发现发行人盈利能力变化对可转债下修意愿有显著影响。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筛选了一些目前触发下修,或曾经触发下修、目前虽未触发但转股溢价率依然较高的潜在下修标的,比如岩土、嘉澳、中信、国城、家悦和海环,这些标的的信用指标或有所下降、成长性尚可,同时转股溢价率较高但正股弹性较低,促转股的意愿可能较强;同时建议单独分析银行等以补充资本金为主的金融业转债,目前尚有一定下修空间的包括中信、华安、瑞达、国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对历史下修情况进行简要盘点,但在转债可选性较2018年之前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转债超额回报的主要来源仍在于个券精选,博弈下修条款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也在逐渐下降。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下跌、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全球股市下跌、相关公司基本面显著恶化、转债市场资金大幅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