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碳中和债”试点启动,绿债扩容在即-210309

《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碳中和债”试点启动,绿债扩容在即-210309(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碳中和债”试点启动,绿债扩容在即-210309(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碳中和”概念引发市场追捧,无论是社会层面、行业领域以及金融市场纷纷热议,而绿色债券受关注程度也水涨船高。 从首批“碳中和债”试点来看,绿色债券的扩容有提速迹象,绿债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债券成焦点。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特别设置专栏“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 ”随后,多部委开始响应,国家发改委、央行、生态环境部纷纷强调部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近期,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 在多方政策的支持下,绿色债券有望迎来大发展契机。 绿色债券市场近五年处于稳态。 2015年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绿色债券”的概念。 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在随后的5年时间内,绿色债券的年度发行量一直维持在2000亿元左右,发行较为平稳。 绿色债券发行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多为信用良好的中短期债券,品种丰富。 绿色债券的最新债项评级分布以AAA和AA+为主,期限方面,3年期以上占比较高。 绿色债券的品种较为丰富,包括资产支持证券、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金融债。 绿色债券以产业债为主,发行总额占比最大的两个行业为银行和公用事业,二者合计占比高达75.1%。 首批“碳中和债券”落地。 2021年2月8日,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发行人包括华能国际、国家电投、南方电网等6家国有企业,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项目领域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 这6只“碳中和债”是全球范围内首次以“碳中和”命名的贴标绿色债券产品,主要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型工具的初步试点,预计碳中和债券的规模将在未来继续扩增。 机遇之外,也有挑战,比如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绿色债券评级模型需要创新、转型带来的金融风险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更多金融资源将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碳中和债券乃至绿色债券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风险因素:监管政策再度收紧,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再融资难度加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