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计算机行业:数据价值释放与隐私保护计算应用研究报告(2021年)-211119

《中国信通院-计算机行业:数据价值释放与隐私保护计算应用研究报告(2021年)-211119(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通院-计算机行业:数据价值释放与隐私保护计算应用研究报告(2021年)-211119(64页).pdf(6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强调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此来实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远景目标,充分释放数字红利谱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政策红利释放,激活数据流通市场需求。 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驱动力,其流通共享对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与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数据的高效共享与协同应用,我国密集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征求意见稿)》等多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数据生产价值以及市场贡献的高度肯定。 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有效激活了数据开放共享与利用的市场需求。 合规监管助力,拓展数据流通市场空间。 立足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中数据安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需求,我国陆续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充分体现了数字时代国家对于维护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的信心、雄心和决心。 各领域法律法规相互衔接补充纵深发展、逐步细化,构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的数字安全法律体系,着重强调了在兼顾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同时,促进数据的开发利用。 日趋完善的数据安全合规监管框架进一步拓展了数据安全流通的市场空间。 多重部署加码,隐私保护计算前景可期。 在日趋严格的合规监管、日渐强化的政策引导以及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等多重背景下,为有效打破数据流通壁垒、促进数据价值释放,隐私保护计算因从技术角度实现了数据价值的共享流通和协同应用,有效促进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经济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而备受关注。 当前,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在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已具有初步的应用探索。 但受制于隐私保护计算前沿技术了解不详、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规理解不足、产业落地缺乏参考等诸多因素,使得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尚未实现规模化的应用。 在前期《隐私保护计算技术研究报告》《隐私保护计算与合规应用研究报告》研究基础上,本报告聚焦隐私保护计算技术产业落地缺乏参考的问题,对数据、数据价值、隐私保护计算如何助力数据价值释放以及在金融、医疗、政务领域场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与探索,为隐私保护计算技术的应用落地及数据价值释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