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31期(总第467期):PPI涨幅创近年新高,CPI与PPI剪刀差扩大-210311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31期(总第467期):PPI涨幅创近年新高,CPI与PPI剪刀差扩大-2103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31期(总第467期):PPI涨幅创近年新高,CPI与PPI剪刀差扩大-210311(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2月,CPI同比下降0.2%,降幅较1月收窄0.1个百分点。 PPI同比上涨1.7%,涨幅较1月扩大1.4个百分点。 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CPI涨幅连续两月为负,上年高基数、猪肉价格持续下等因素对CPI形成较大拖累。 2021年以来,CPI连续两个月位于负增长区,与2020年高速增长走势形成较大反差。 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猪肉市场供应不断改善,猪肉价格快速下行。 2月份猪肉价格下降14.9%,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其二,上年高基数,2020年2月CPI涨幅达5.2%。 其三,就地过年对交通、旅游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出行类服务价格表现较弱,2月份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9%。 第二,PPI涨幅持续走高,主要受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 2月PPI同比上涨1.7%,创2018年12月以来新高。 主要是由于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迅速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均出现明显上涨,进而推动PPI增速中枢整体上移。 截止2月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去年底上涨了27.7%。 本轮大宗商品上涨原因主要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促使需求升温,经济美国财政刺激政策加码及全球流动性宽松推高全球通胀预期。 第三,CPI涨幅将持续低位徘徊,PPI涨幅压力加大。 展望未来,猪肉产业链逐渐恢复,叠加春节后猪肉消费需求下降,猪肉价格处在下行通道中。 同时3月份CPI翘尾因素仍为负(-0.81%),预计CPI涨幅难有明显改善。 随着疫苗推广加快、疫情形势好转,全球需求回暖,流动性宽松持续,将支撑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预计PPI涨幅还将继续扩大。 未来需要关注输入性通胀风险,建议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监测,适时进行市场预期管理,保持金融市场整体稳定。 整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且上游原材料价格向下游消费品价格传导效果有限,输入性通胀引起国内通胀全面上涨的概率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