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32期:金融数据增速超预期增长,预计3月份起将逐步放缓-210311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32期:金融数据增速超预期增长,预计3月份起将逐步放缓-2103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32期:金融数据增速超预期增长,预计3月份起将逐步放缓-210311(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3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月份主要金融数据。 2021年2月末,M2为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291.36万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7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主要金融数据同比增速超过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预期2月份金融数据增速与1月相比将有所下降,但从数据看,2月份M2、社融、信贷等指标同比增速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低基数效应是重要原因。 去年2月是全年疫情形势最为严峻时期,全国范围内企业生产、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影响,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双重受限,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数据基数。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早已恢复正常,这推动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同比大幅上升。 二是春节效应与以往相比有所减弱。 在就地过年等政策影响下,信贷需求与往年春节月份相比要旺盛一些,这也推动了数据增速的走高。 第二,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新增数量大幅反弹。 2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多增4529亿元,增幅较大。 其中,2月份企业和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多增6843、3742亿元,出现明显增加。 一方面,去年2月,在疫情影响下,政策重点在疏困企业,防止资金链断裂,新增企业短期贷款规模明显上升,中长期贷款规模有所下降,造成基数较低。 2月我国PMI为50.6%,虽然较1月的51.3%有所下降,但仍在荣枯线以上,经济预期乐观,企业生产动力强劲,中长期贷款需求意愿较强。 另一方面,在居民出行受限影响下,去年2月份线下看房几乎停滞,房地产交易受到较大影响,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371亿元。 今年以来,居民出行已恢复正常,尤其在“就地过年”政策影响下,部分城市春节期间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上升,民众利用春节假期看房、购房,也同步推动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反弹。 第三,社融增量保持稳步增长,信贷类资金增幅明显,但企业债券出现明显下降。 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392亿元。 其中,银行信贷类资金(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合计1.45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主要受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影响,二者同比分别增加6198亿元、4601亿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月份新增企业债券相比上年同期少增2588亿元(图1)。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20年11月债市“违约潮”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二是由于春节效应影响,2月份市场利率有所上移,债券发行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发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