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2021年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货币环境由偏“紧”转向偏“松”-210311

《上海证券-2021年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货币环境由偏“紧”转向偏“松”-210311(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2021年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货币环境由偏“紧”转向偏“松”-210311(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货币增长、信贷增长的组合将改变很久以来,笔者一直将信贷增长超过货币增长的两者间组合状态,叫做“宽信贷、紧货币”,而将相反的组合名为“宽货币、紧信贷”。 受货币政策临时性宽松边际后撤的影响,信贷增长稳中趋落,但市场经营主体活跃度的提高,使得金融机构同样信用创造带来的货币创造效应上升,使得两者间的差距缩小。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回暖的态势没有改变,因此预期两者的差距仍会缩小,2021年两者间将会处于胶着状态,但是否会形成稳定的“宽货币、紧信贷”组合,还有待后续经济和政策运行的变化。 新增信贷长期化倾向更趋明显新增信贷的长期化趋向,意味着信贷增长更多的仍是政策推动下金融机构主动投放的结果。 经济活跃后非金融部门需求增长引起的信贷增长,通常会引起短期限的经营性融资比重上升。 中国经济的回升已越过了疫情后的反弹回升阶段,经济回升速率提升局面基本结束,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的任务重趋上升。 宽信用状态延续笔者一直指出,即使货币政策趋向边际后撤,造成货币环境稳中偏紧局面,由于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宽信用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货币存量过多下,货币增量趋紧并不会对实体经济构成实质影响。 传统的“宽信用”,是指信贷增速超越货币增速,此时市场能明显感受到货币环境的放松。 但当下意义上的“宽信用”,是指社融增速超过信贷增速,即资本市场功能增强带来的金融发展和流动性宽松。 货币金叉或难确认“货币金叉”意味着经济活力的上升,意味着经济周期性繁荣局面的到来。 然而,中国经济要走出持续多年的底部,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只有真正抑制楼市泡沫才能实现。 从当前各种楼市调控措施看,楼市泡沫并未得到真正控制,经济内生活力仍待培育;使M1持续超越M2增长,成为一种趋势性特征,在经济层面,条件暂还不具备。 年内降息降准仍值得期待郭书记只是说明,海外宽松货币退出后,海外市场利率上升会给国内市场利率上行造成影响。 然而,海外货币退出后,当前的大宗商品价格泡沫会破裂,受其影响国内持续上行的工业品价格也会下降,从而缓解国内的实际物价水准和市场通胀预期。 由于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由外汇占款转向央行自创工具,因此要保持政策利率和货币增长的平稳,降准仍是未来不可更缺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