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融创中国-1918.HK-2020年业绩点评:走向稳健,好处多过代价-210315

《中信证券-融创中国-1918.HK-2020年业绩点评:走向稳健,好处多过代价-210315(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融创中国-1918.HK-2020年业绩点评:走向稳健,好处多过代价-210315(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去杠杆的道路难免付出代价,主要是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的代价。 但我们认为去杠杆是正确的,虽不能在短期降低资金成本,却可以在长期构建稳定可持续的盈利模型。 我们看好公司当前的投资机会。 业绩符合预期。 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2,305.9亿元,同比增长约36.2%,实现核心净利润302.6亿元,同比增长约11.8%。 公司的毛利率也由2019年的24.5%降至21.0%。 严控新增投资,杠杆率持续下降。 公司在2020年获得货值7,261亿元,同比下降45.7%。 在严控拿地的情况之下,公司杠杆率得以优化。 到2020年底,公司有息负债3,034亿元,较2019年末的3,223亿元下降。 公司非受限现金对短期有息负债的覆盖比例为107.8%,2019年末同期为57.4%。 净负债率为96.0%,2019年末同期为172.3%。 剔除合同负债的资产负债率为78.7%,2019年末为84.1%。 短期而言,由于房贷集中度管理等因素,我们并不认为公司降杠杆可以带来资金成本的下降。 但是,如果公司不降低杠杆率,则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顺应监管是大势所趋。 货值结构有效调整,经营性现金流更加安全。 2020年公司销售增长乏力,实现销售金额5,752.6亿元,销售面积4,102.1万平米,权益销售金额3,889.2亿元,同比分别只增长3.4%,7.1%及1.3%。 究其原因,这和公司在2020年货值结构布局偏华北和西南(相对去化不好)有关,也和下半年新增货值占总货值的58%以上,上半年货值严重不足有关。 2021年,公司不但可销售货值增加10.5%,达到9058亿元,而且上半年转年留存加新推,能达到全年货值56%。 我们认为,公司2021年销售增长确定程度显著超过2020年。 我们认为,公司2021年将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5%以上。 走向稳健的代价。 公司如果继续去杠杆,即使2021年出现好的拿地机会,公司也没有办法有效大量补充土地储备。 当然,公司资源储备数量丰裕,截至2020年底,权益土地储备达1.61亿平米,但较长的资金占用和难言清晰的并购,使我们认为,公司存量土地储备的盈利能力,并不会高于2020年结算利润率。 公司在2020年收缩拿地时,收并购的收缩力度显著大于公开市场,也侧面说明收并购并不会显著好于招拍挂拿地。 此外,公司可销售资源中,华北和西南占比到2021年还略有增加(占44%,含北京区域)。 我们认为,如今用一二线和三四线来区分土地储备好坏,不能说明土储真实质量。 华北一些二线城市土储的盈利能力,其实远不如南方一些三四线城市。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公司销售毛利率在未来几年仍有下降空间(和一些绿档公司不同),唯降幅取决于公司开发能力和资金成本。 风险因素:公司资金成本上升的风险,公司部分经营区域销售去化的风险,公司不能坚持继续去杠杆,资产负债表优化半途而废的风险。 去杠杆是正确之选,期待公司走向稳健:尽管公司需要付出代价,主要是公司盈利能力的代价,但去杠杆仍是正确选择。 尽管我们认为公司短期无法降低资金成本,但长期而言杠杆率的稳定将开启公司全新的发展局面,构建更为长久可靠的盈利模型。 另外,公司的持有经营业务,轻资产服务业务以及产业链布局投资,也都颇有看点。 此外,公司目前估值的确便宜,股息率超过6%。 根据公司销售的结算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2年EPS预测7.06/7.91元,新增2023年EPS预测8.06元,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5倍PE的目标市值,对应目标价47.43港元/股,公司目前股价为32.40港元/股,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