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建筑行业《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点评:装配式延续高增,“碳中和”下料获更多支持-210315

上传日期:2021-03-15 17:38:35 / 研报作者:罗鼎杨畅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建筑行业《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点评:装配式延续高增,“碳中和”下料获更多支持-210315.pdf
大小:42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建筑行业《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点评:装配式延续高增,“碳中和”下料获更多支持-210315

中信证券-建筑行业《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点评:装配式延续高增,“碳中和”下料获更多支持-21031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建筑行业《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点评:装配式延续高增,“碳中和”下料获更多支持-2103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建筑行业《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点评:装配式延续高增,“碳中和”下料获更多支持-2103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月1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2020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6.3亿平方米,同比+50%,过去五年CAGR为54.1%,渗透率已提升至20.5%。

PC仍为主导路线,钢结构快速增长,装配式装修较快推广。

我们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装配式将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同时人口红利消失叠加装配式产业链成熟,阻碍装配式长期推广的成本因素有望消除。

PC领域推荐远大住工,关注中国建筑国际;钢结构装配式领域关注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全装修及装配式装修推荐中天精装,关注金螳螂、亚厦股份。

2020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同比+50%,超额完成“十三五”渗透率目标。

根据住建部《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2020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6.3亿平方米(同比+50%),“十三五”期间CAGR达54.1%,2020年渗透率达20.5%,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达到15%以上的目标。

2025年渗透率目标为30%以上,考虑在目前高速发展下,2025年渗透率目标或适度调高,我们假设“十四五”末渗透率达35%-40%,对应装配式新开工CAGR约11%-17%。

重点推进区域效果显著,PC仍为主导路线,钢结构快速增长,装配式装修较快推广。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占全国比例54.6%,较2019年增长7.6pcts。

三种装配式建筑模式中,PC仍为主导模式(同比+59.3%),占装配式整体的68.3%;钢结构亦实现快速增长(同比+46%),占装配式整体的30.2%,其中钢结构住宅持续拓展(同比+33%);装配化装修较快推广(同比+58.7%)。

中期看,我们认为PC将继续在住宅市场维持主导地位,钢结构将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快速拓展。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装配式将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建筑行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占比约40%),推进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在“碳达峰”下的发展主题。

相较于现浇,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可减排10%-20%,考虑到现场模具使用的减少以及工业化生产可利用多手段减排成为可能,全生命周期下装配式建筑技术有望减排超40%,是建筑行业实现减排的有效技术路线,我们预计装配式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获得更大力的政策支持。

人口红利消失叠加装配式产业链成熟,阻碍装配式的成本因素有望消除。

2009-2019建筑工人薪资CAGR为11%,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未来建筑行业的人工成本料持续上行,现浇相较于装配式的成本优势正逐渐缩小。

同时,装配式产业链正逐步成熟,目前已有国家级/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328/908个,随着构件厂商产能利用率提升,生产成本料持续下行。

考虑人工成本增长以及构件单位成本的下降,我们测算各类型PC装配式建筑或将在2024年实现成本与现浇持平,阻碍装配式长期持续推广的成本因素有望消除。

风险因素:装配式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新开工面积增速不及预期等。

投资策略:2020年装配式建筑高速增长。

在“碳中和”背景下,装配式料将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同时人口红利消失叠加装配式产业链成熟,阻碍装配式长期推广的成本因素有望消除。

PC领域推荐远大住工,关注中国建筑国际;钢结构领域关注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全装修及装配式装修推荐中天精装,关注金螳螂、亚厦股份。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