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中芯国际-0981.HK-重大事项点评:引入深圳国资扩产12英寸产线,受益行业缺货和国产替代-210318

上传日期:2021-03-18 10:07:18 / 研报作者:徐涛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中芯国际-0981.HK-重大事项点评:引入深圳国资扩产12英寸产线,受益行业缺货和国产替代-210318.pdf
大小:25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中芯国际-0981.HK-重大事项点评:引入深圳国资扩产12英寸产线,受益行业缺货和国产替代-210318

中信证券-中芯国际-0981.HK-重大事项点评:引入深圳国资扩产12英寸产线,受益行业缺货和国产替代-210318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中芯国际-0981.HK-重大事项点评:引入深圳国资扩产12英寸产线,受益行业缺货和国产替代-21031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芯国际-0981.HK-重大事项点评:引入深圳国资扩产12英寸产线,受益行业缺货和国产替代-21031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芯国际公告签署框架协议拟引入深圳国资,在深圳空置厂房中扩增4万片/月12英寸晶圆产能,我们认为此举是中芯国际陆续获得采购许可后,扩产成熟制程的重要一步,符合我们之前中芯国际迈向扩产逻辑的判断。

在行业产能紧缺背景下,公司成熟制程产能持续满载。

我们长期看好公司以较高资本开支持续扩产做大规模,并持续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公司为芯片制造国产替代核心标的。

公司估值水平相比同行尚低,在发展成熟制程过程中,未来ROE有望提升,给予目标价38.7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中芯国际2021年3月17日晚公告,公司和深圳政府(透过深圳重投集团)(其中包括)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深圳进行项目发展和营运。

依照计划,中芯深圳将开展项目的发展和营运,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和提供技术服务,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40,000片12寸晶圆的产能。

公司预期新产能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待最终协议签订后,项目的新投资额估计为23.5亿美元。

本次中芯国际签署框架协议是通过引入深圳国资,在深圳空置厂房中扩增12英寸产能,我们认为是中芯国际陆续获得采购许可后,扩产成熟制程的重要一步,符合我们之前中芯国际迈向扩产逻辑的判断。

中芯深圳目前是中芯国际全资子公司,将引入深圳政府和第三方资金入股。

中芯深圳包括深圳8英寸(Fab15)和深圳12英寸(Fab16)两栋厂房,其中Fab15截至2Q20产能4.6万片/月(8英寸晶圆,设计产能6万片/月),Fab16厂房设计产能4万片/月(12英寸晶圆),目前空置。

我们估计本次框架协议为中芯国际引入深圳政府(透过深圳重投集团)和第三方资金入股中芯深圳,扩产Fab16的12英寸产能。

预计增资后,中芯国际和深圳重投集团分别拥有约55%和不超过23%的权益。

我们预计55/65nm或为主力制程,4万片/月产能对应每年约5.8亿美元收入增量。

从Fab16项目的23.5亿美元投资额和4万片/月规划产能估算,同时考虑到厂房和部分配套动力、环保设施已建设完成,我们估计每万片6亿美金的设备投资额大致对应55/65nm节点,或是扩产的主力制程。

假设每片晶圆1200美元价格,4万片/月产能对应每年5.8亿美元收入增量,相对于中芯国际2020年收入增幅约15%。

扩产产能预期将自2022年开始生产,考虑到厂房已建成,近期许可证陆续获得并下采购单,6~9个月的设备leadtime,外加3个月左右安装调试,2022年投产是正常的进度。

从而可以预期2022年中芯国际12英寸产能释放将更加明显,公司也有望继续受益于行业景气和国产设计厂商日益增长的需求。

除中芯深圳外,中芯京城项目或形成后续产能梯队。

中芯国际目前还在北京亦庄马驹桥地区建设“中芯京城”项目4栋厂房,每栋产能5万片/月,总产能为20万片/月。

其中一阶段项目投资约76亿美元,建设两栋厂房,形成10万片/月产能,目前处于土建阶段,首栋P1厂房预估2022~2023年完工,P2厂房预计于2025年完工,从而形成产能梯队。

公司受益于行业景气缺货,仍存ASP提升可能。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博士在3月17日SEMICONChina开幕致辞上表示,“当前全球半导体的供应还是处于非常紧张的局面”,“下游整机行业受到半导体供应紧张影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情况,据从业人员回忆,只有在1999年发生过类似局面。

”我们预计中芯国际作为有产能增量的晶圆厂,将受益于本轮行业缺货,后续仍存在ASP提升可能。

风险因素:市场需求下行;国际环境及许可证获取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研发、量产低于预期等。

盈利预测、估值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将持续受益国产替代、下游保持景气,2021年趋势向好,预计因前期先进制程折旧压力2021年公司毛利率将同比下滑,随后有望逐步回升。

考虑上述情况叠加未来政府项目资金支撑有望持续,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为4.87亿/5.53亿/7.28亿美元,对应2021~2023年EPS预测为0.48/0.55/0.72港元,每股净资产15.48/15.99/16.66港元,参考可比公司华虹半导体、联电估值水平,按照2021年2.5倍PB,给予目标价38.7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