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北摩高科-002985-业绩持续向好,拉开十四五高增长序幕-210318

《华西证券-北摩高科-002985-业绩持续向好,拉开十四五高增长序幕-210318(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北摩高科-002985-业绩持续向好,拉开十四五高增长序幕-210318(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实现营收6.87亿元,同比增长65.95%;实现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49.08%。 每股收益为2.30元,同比增长21.69%。 其中子公司京瀚禹实现营收1.31亿元,实现净利润5614.33万元。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50,16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送红股7股(含税)。 分析判断:主营业务发展符合预期,十四五景气度无忧公司军品营收实现6.53亿元,较去年增长1.17亿元,同比增长62.02%,民品实现营收3389.30万元,同比增长211.51%。 可看出公司军品景气度高,民品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其中传统业务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9%,较2019年增速提升25个百分点,;刹车盘(副)收入同比增长23.00%,主要系公司配套机型产量增加+配套机型范围扩大和产品种类扩张。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费用变动主要系收购京瀚禹所致,此外研发投入方面保持高位,研发人员同比增长10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22%;资产负债表方面,应收账款和票据两项前瞻性指标增长均超过100%,其他各项指标较为稳定;利润率方面,京瀚禹产品毛利率为72.94%,与公司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基本持平,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水平维持高位,在正常范围内略有波动。 公司是我国军机刹车部件核心供应商,受益于十四五期间军机放量。 公司主营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刹车盘(副)等刹车相关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等,目前已覆盖我国多款主力军机,在部分型号上实现了独家供货,部分型号上和中航制动共享市场。 军机刹车市场的二元竞争格局和公司的核心市场地位能够让公司充分享受到军机放量的行业红利。 商业模式良好,耗材特性令公司产品受益于增量市场和存量维修保障市场。 飞机刹车装置及刹车盘属于耗材,相较于飞机的其他系统寿命较短,且维修替换的周期与军机使用时间呈反比,当前我国实战演练力度不断加大,周边地区军机巡逻也愈加频繁,刹车系统消耗更加严重。 公司相关产品定型装备后,配套关系基本锁定,可充分享受到后续存量维修替换的广阔市场。 此外公司还将依托自身在飞机着陆制动领域的深厚造诣,筹建军民两用飞机起落架着陆系统维修基地,对军民两用飞机起落架进行的日常维护和修理,保障飞机使用安全,预计2-3年内取得盈利增长点。 起落架系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产品集成度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公司为提升产品丰富度和集成度而研发多年的飞机起落架系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后续公司将持续推进新型特种机、某新型歼击机、某新型教练机起落架、起落架收放控制系统和前轮转弯控制系统的研制,某新型进口飞机起落架国产化等在研产品的定型、批产及列装,并通过完善国际领先的飞机着陆系统试验中心进一步提升产品集成度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 民品实现营收大幅提升,民机市场“从零到一”突破可期报告期内公司民品营收大幅增长,其中民机方面发展良好,在产品性能和资质方面均有进展。 2020年6月公司研制的空客A320飞机国产炭刹车盘系统装机在博鳌机场试飞成功,标志着公司在产品性能方面已能够满足民航客机要求。 公司于2020年12月收购蓝太航空66.67%股权,公司可凭借蓝太航空的多项PMA资质快速切入民机刹车市场,蓝太航空则可利用公司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波音、空客飞机国产化刹车产品市场,开发更多的产品型号,并逐步向民用飞机起落架着陆系统延伸。 高铁刹车闸片产品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并加快产业化步伐,建设国际先进的高铁闸片生产线扩大产能;开发多型号的高铁闸片产品,助力高铁装备高速、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后续发展逻辑如下:(1)公司是我国军机刹车部件核心供应商,受益于十四五期间军机放量;(2)公司向系统级产品延伸,有效提升单架飞机配套产品价值量;(3)公司产品属于耗材,军机列装数量提升+实战演练强度和频次提升将加速刹车盘损耗,公司维修替换市场将逐步扩大;(4)子公司京瀚禹盈利能强,业务具备一定协同性,将持续促进公司所涉行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产业整合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提升持续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5)公司民机市场有望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考虑到公司收购的京瀚禹盈利水平强,将公司2021年收入从9.16亿元调整至9.19亿元,净利润从5.13亿元调整至5.14亿元;2022年考虑到公司发展将更为稳定,收入从13.45亿元调整至13.16亿元,净利润从7.38亿元调整至7.25亿元。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将分别实现营收9.19亿元,13.16亿元和18.9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14亿元,7.25亿元和10.2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42元,4.83元和6.81元,对应PE分别为41X、29X和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受军方采购政策和需求及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存在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民机业务拓展存在资质获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