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央行删除“管好货币总闸门”的政策含义-211121

《信达证券-央行删除“管好货币总闸门”的政策含义-21112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央行删除“管好货币总闸门”的政策含义-21112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11月1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一,确认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重要性上升。 央行确认经济恢复面临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具体包括疫情扰动、大宗价格高企、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等。 新增“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表述,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加大,强调“把实体经济放到更突出位置,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关于经济增长的态度较Q2明显强化。 第二,对信贷增长的表述更加积极,信用稳中偏松是“稳增长”的应有之义。 央行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删除了Q2“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传递边际放松信号。 实现稳增长需要信贷“松一松”,央行持续支持制造业等实体部门贷款、绿色贷款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未来纠偏房地产融资政策、房贷企稳的可能性在上升。 第三,房地产政策基调未变,稳住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增强。 央行判断“房地产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新增表述“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此前央行和银保监会罕见公布了10月个人住房贷款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统计结果,房贷开启纠偏,政策面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也愈发重视。 第四,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今年末至2022上半年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有限。 央行对物价形势的判断较乐观。 一是CPI仍较温和,我们预计2022上半年CPI仍处低位。 二是按照央行原话“我国经济自给能力较强,有利于应对海外通胀上行”。 第五,强调“以我为主”,政策定力源自我国经济韧性强、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汇率改革取得进展和金融体系稳定性强。 央行在专栏3中提及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应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在稳字当头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 第六,利率改革收获成效,市场利率或取代超储率成为判断流动性松紧的核心依据。 在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金融机构超储率趋于下降,央行指出“不宜单纯依据流动性总量或超储率判断流动性松紧,观察市场利率才是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的科学方法”。 宽信用是稳增长的应有之义。 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呈现为“稳货币+宽信用”的组合,房地产政策仍将以纠偏为主。 除了“稳房贷”以外,宽信用还需要做到三件事,一是大力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部门贷款;二是持续推行绿色贷款、推动支持工具落地;三是政府部门的宽信用,包括发力基建、刺激消费等。 未来,央行动用总量工具的空间和必要性都在减弱,预计宽松政策将以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为主。 风险因素:全球疫情传播恶化;通货膨胀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