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四):动力电池回收,降本与突破锂约束,构成锂电循环闭环-210324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四):动力电池回收,降本与突破锂约束,构成锂电循环闭环-210324.pdf
大小:287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四):动力电池回收,降本与突破锂约束,构成锂电循环闭环-210324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四):动力电池回收,降本与突破锂约束,构成锂电循环闭环-210324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四):动力电池回收,降本与突破锂约束,构成锂电循环闭环-210324(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四):动力电池回收,降本与突破锂约束,构成锂电循环闭环-210324(54页).pdf(5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动力电池退役期来临与锂资源约束,锂电回收势在必行。

碳中和背景下,电动车和储能市场将快速增长。

我们测算2020-2060年锂电潜在需求量累计将达到25TWh,若按1GWh电池对应碳酸锂需求约600吨,则碳酸锂需求约为1500万吨。

综合考虑环保因素、锂资源区域约束、锂价格因素,废旧锂电池回收是一项必要工作。

然而当前政策正在完善,标准、价格是核心掣肘。

至2030年,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将成为千亿市场。

对于三元电池,通过材料回收方法,可具有一定经济性,市场将率先起量,2022-2023年将是行业重要拐点,我们估算2019年可回收三元正极0.13万吨,随后逐年递增至2030年的29.25万吨;在现价情况下2020-2030年三元电池累计回收空间将达1305亿元。

磷酸铁锂电池直接拆解材料回收的经济效益并不大,为弥补经济性方案:1)先通过梯次利用提高收益、2)处理成本通过行政手段及补贴内部化。

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我们预测2030年报废铁锂电池将达到31.33万吨,考虑拆解回收与梯次利用后拆解材料回收,二者总计可以回收锂元素0.65万吨;在中残值、现价情况下,2020-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累计市场空间分别将达到680/163亿元。

国内以湿法为主的回收工艺,前驱体企业具有技术同源性。

技术工艺方面,国外的技术路线以火法为主,国内主要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主要技术路线为湿法。

由于湿法与干法工艺有较大差异,工艺路径相似的正极前驱体企业具有技术同源性,在开展锂电回收布局上更具有技术优势。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可作为他山之石。

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动力电池生产商往往承担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主机厂和电池租赁公司起到配合回收的作用。

依据责任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日本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回收模式(包括经过电动汽车经销商、电池租赁公司)、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行业联盟回收模式(动力电池生产商联合形成回收联盟)以及第三方回收模式。

互利共赢,“降本”与“闭环”为商业模式的源动力。

根据国内现有的商业模式主导企业性质的不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催生出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商业模式、锂电材料企业回收商业模式与梯次利用商业模式。

(1)动力电池企业回收模式,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成本,国内代表性的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

(2)锂电材料企业回收模式,回收关键金属资源,形成产业闭环与降本空间。

许多三元前驱体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如格林美、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子公司)、华友钴业、厦门钨业控股的赣州豪鹏、中伟股份、赣锋锂业等。

(3)梯次利用商业模式,如中国铁塔等。

投资建议:建议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锂电材料、动力电池企业,相关电池检测企业也将受益。

推荐:中伟股份、格林美、宁德时代。

建议关注:星云股份、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光华科技。

风险分析:政策补贴不及预期;动力电池回收率、工艺降本不及预期,环保风险较大;锂电材料技术进步、相关金属价格下跌。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