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海底捞-6862.HK-加速拓店驱动业绩释放,持续创新优化顾客体验-210326

《天风证券-海底捞-6862.HK-加速拓店驱动业绩释放,持续创新优化顾客体验-210326(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海底捞-6862.HK-加速拓店驱动业绩释放,持续创新优化顾客体验-210326(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1年3月23日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快报,20年实现营业收入286.14亿元,同比增长7.75%;实现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1%;;基本EPS为0.06元/股,同比下降86.36%。 分半年度看,20H1/H2分别实现营收97.61亿元/188.54亿元,同比-16.54%/+26.87%;归母净利润-9.65亿元/12.74亿元,同比-205.88%/-11.15%。 收入端:下半年营收实现逆势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增长更快。 餐厅经营是主要收入来源。 一线城市收入下降幅度大,三线及以下城市营收规模大幅上升、收入占比提升。 2020年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国大陆以外收入分别为59.31亿元/112.72亿元/81.43亿元/22.26亿元,同比-8.50%/+1.16%/+40.90%/-2.10%,占餐厅营收比例分别为21.51%/40.88%/29.53%/8.07%。 海底捞疫情下加速推进餐饮网络建设,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增速更快,客单价持续提升,同店翻台率维持4.0次/天。 海底捞门店数由2019年末的768家增长至2020年末的1298家,新开业544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增速最快,二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整体客单价持续提升,2020年为110.1元,同比上升4.7%;三线城市增幅更大。 2020年整体翻台率为3.5次/天。 同店销售增速有所放缓,同店翻台率维持4.0次/天。 成本费用端:有效管理控制原材料成本和租金成本,员工成本相对刚性受疫情影响较大。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42.32%增长0.53pct至2020年的42.85%,主要由于业务扩张,以及抗疫所用消杀类物料耗用增加。 根据IFS16准则,2020年使用权资产折旧、租赁负债利息和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合计为14.44亿元,营收占比5.05%,相对稳定。 员工成本费用率略有提升,占比则由2019年的30.10%提升3.72pct至33.82%。 利润端: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快速响应市场,降低疫情影响稳定盈利能力。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率为1.08%,较2019年下降7.75pct。 2020年外汇汇兑损失对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影响较大。 资产端:IFS16准则影响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维持在安全水平。 现金流:优化运营资金管理确保现金流稳健,现金主要用于业务扩张。 以客户就餐体验为核心,多方位持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2020年海底捞餐厅服务顾客2.5亿人次,截至20年底会员增至7,100多万。 公司积极推进餐厅智能化建设,20年新建和改造超过50家新技术餐厅,超过900家门店部署传菜机器人;上架200多款新菜品、饮品及零食收到市场良好反馈。 策略性收购助力探索多品牌多赛道,丰富业务形态推动第二成长曲线发展。 海底捞横向扩张切入新赛道,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收购汉舍和HN事项落地,内部员工创业项目“饭饭林”和“秦小贤”正式对外试营业。 海底捞占据优质餐饮赛道,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依靠独特的内部管理模式,实现高经营效率下的快速扩张,门店还未达到天花板。 海底捞坚持“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管理理念,通过提高“员工努力度”保障高质量服务,进一步精进“顾客满意度”;关联企业覆盖餐饮全产业链,有助于公司控制成本、分散风险。 我们看好海底捞的第二成长曲线,管理体系与餐饮新业态有望碰撞出新火花,探索智能化和新技术是长期战略目标。 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将公司2021-2022年净利润预期由原来的51.01亿元/72.31亿下调至48.6亿元/68.6亿元,预计公司2023年净利润86.21亿元;2021-2013年净利润预期对应PE分别为52X/37X/29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门店扩张不达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疫情情况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