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2020年年报点评:20H2净利润亏损13亿,5年成长期将开启-210326

上传日期:2021-03-26 14:06:58 / 研报作者:扈世民汤学章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2020年年报点评:20H2净利润亏损13亿,5年成长期将开启-210326.pdf
大小:34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2020年年报点评:20H2净利润亏损13亿,5年成长期将开启-210326

中信证券-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2020年年报点评:20H2净利润亏损13亿,5年成长期将开启-210326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2020年年报点评:20H2净利润亏损13亿,5年成长期将开启-21032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2020年年报点评:20H2净利润亏损13亿,5年成长期将开启-210326(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H2北京首都机场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2.9亿,料高毛利的免税和广告收入环比下降4亿,叠加三项刚性成本增长导致下半年净利润亏损增加5.6亿。

但最坏时刻已过,大兴机场建设可类比第三次产能扩建期,料2023年恢复至2019年国际客吞吐量的水平、2025年或超3000万,对应CAGR12.2%。

下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3亿,但最坏时刻已过,国际线恢复曙光或近。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8%至35.87亿元,对应净利润亏损20.4亿元,其中下半年收入环比下降19.5%,主要受北京局部疫情波动、大兴机场分流的影响以及对有税商业租金减免(预计全年5.4亿左右)。

公司下半年确认免税收入仅1900万左右,叠加广告收入环比下降44.3%,导致同期净利润亏损增至13亿。

但最坏时刻已过,截至3月24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8285万剂次,随全球疫苗快速接种,国际线有望从2021H2逐步放开,预计2023年首都机场国际客恢复至2019年水平,转场带来的出境客吞吐量置换进入兑现期。

下半年国内、国际线恢复表现分化,仍按照销售额提成确认免税收入。

转场完成国际旅客占比瓶颈打破,远期国际客占比有望升至35%。

假设原南苑机场转场航司旅客吞吐量占比20%,剔除转场大兴影响,10月北京首都机场国内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左右。

同期国际旅客降幅99%以上,下半年对应旅客吞吐量8.7万人次,料实现免税销售额4500万左右。

出于审慎原则2020年按照免税销售额提成确认收入,公司与免税经营商谈判尚在进行中。

3月底大兴机场完成转场,公司迎来第三次产能投放,料2025年有望实现国旅旅客吞吐量3000万左右,远期国际旅客占比有望升至35%,免税业务收入有望再迎高成长。

免税和广告收入下降4亿,叠加三项刚性成本增长导致下半年净利润亏损额度增加5.6亿。

下半年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2%,其中特许经营管理费环比下降1.5亿,但相对刚性的修理及维护、航空安全及保卫和员工费用合计环增3.5亿。

同时高毛利率的免税和广告收入环比下降4亿,导致下半年净利润亏损增加5.6亿。

2020H2陆续与集团签订2021~23年免税、广告和餐饮的特许经营管理合同:免税和广告取消收入增量6:4分成,同时2021、2022、2023年交易上限为3.94、6.58、8.12亿元,料关联交易将伴随集团资金压力的放缓有望趋稳。

北京首都机场或迎来5年业绩成长期,料2023年国际客恢复至2019年水平,2023~25年CAGR提升近7pcts。

四重压制导致首都机场估值分化,估值回归15-20倍是大概率事件,下一轮产能投放前或迎来5年业绩成长期。

以国航会员为主的高净值客户留守是对公司国际航线最坚实的保障,大兴机场建设可类比第三次产能扩建期。

首都机场原东航、南航国内客流陆续置换,预计未来5年首都机场旅客结构优化产生成长α,料2023年恢复至2019年国际客吞吐量的水平,2025年或超3000万、对应CAGR12.2%,远高于2015~2019年的5.3%。

风险因素:免税销售额增长不达预期;时刻调减;转场影响超预期等。

投资建议:出于审慎原则2020年按免税销售额提成确认收入,与免税经营商谈判尚在进行中。

公司2020H2确认免税收入仅1900万左右,叠加广告收入环比下降44.3%,导致下半年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3亿,但最坏时刻已过。

下调公司2021/22/23年EPS预测为-0.16/0.23/0.44元(原预测21/22年0.16/0.43,2023年为新增),不考虑免税谈判,2025年公司有望实现30亿以上净利润,按照疫情前5年估值中枢16~17x,看好中期600亿港元目标市值,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